我們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這件事詳詳細細寫一份報告送給齊王府,齊王殿下站得更高,比我們看得更遠,這也是我們的職責,第二件事你把羅玉敏找來,我要好好和他談一談,要儘快,最好今天就能見到他。”
(未完待續。)
第1114章 遷都之議
雖然隋軍的凱旋儀式已經過去了十天,但隋軍收復洛陽所帶來的喜悅和衝擊還沒有完全從中都的輿論中淡去,在街頭巷尾的談論話題中,大部分話資還是以洛陽為主。
中都人如此熱衷談論洛陽是有著某種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害怕遷都,畢竟洛陽是隋朝的都城,那裡有規模龐大的宮殿,比中都的紫微宮要大十倍,有近百萬人口,更有便利的交通運輸,朝廷遷都去洛陽無論是法理還是現實都是上上之選。
可一旦遷都,便會給中都人帶來巨大的財富衝擊,中都暴漲的地價和房價使無數人身價百倍,一旦朝廷遷都洛陽,中都必然房價暴跌,人們財富大幅縮水,這是大部分中都人都無法接受的局面,所以中都人對洛陽的議論從收復洛陽那天起就沒有停止過,喜悅中夾雜著擔憂。
中午還沒有到,中都西城門附近的三元酒肆內便已坐滿了客人,這裡距離城外的西市比較近,酒客也大多以商人為主,商人比普通人更加敏感財富的變化,很多人用畢生的積蓄購買了西市商鋪,一旦地價大跌,他們都將傾家蕩產,因此商人們更加擔心朝廷遷都。
今天三元酒肆的二樓格外熱鬧,一名特意去洛陽打探訊息的商人給大家帶來的洛陽的最新情況,商人和附近的居民都聞訊趕來,將酒肆二樓圍得水洩不通。
“大家聽我說!”
一名身材矮胖的中年商人站在中間的大桌上,滿臉興奮地對眾人道:“我在洛陽走了足足三天,洛陽的變化實在太讓人吃驚,我和大業九年相比,簡直完全變了一副模樣,雖然戒嚴早已取消,但南市和北市還是冷冷清清,開業的店鋪不到三成,貨物的品種少而且缺貨嚴重,只能買點基本的柴米油鹽之類,而且洛陽人口也少了很多,根本沒有從前的繁華景象了,從前洛陽街上大多穿著綾羅綢緞,現在卻是麻布,甚至是粗麻布,聽說值錢的衣物都賣掉換糧了,街上骯髒不堪,到處是乞丐和饑民,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這是從前的大隋都城。”
二樓大堂上頓時議論紛紛,洛陽的慘象讓他們感到興奮,不過商人帶來的訊息還是沒有解開是否遷都的疑問。
“那到底要不要遷都?”有人不耐煩地問道。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不過我利用各種關係從洛陽官員中打聽訊息,聽說王世充建的宗廟已被拆毀,從前的隋朝宗廟並沒有重新。”
“那當然不用重建了,當今天子姓張不姓楊。”
眾人一陣大笑,商人擺擺手低聲道:“各位安靜,這就是我想到的一個重要問題,雖然洛陽是楊隋的都城,但當今天子並不姓楊,為什麼一定遷都回洛陽?”
大堂內沉默了,眾人也覺得這話有道理,齊王殿下在中都建立了自己的基業,為什麼要還去洛陽捧楊家的臭腳?
“可是國號沒變啊!”
“這個國號只是臨時的,大家都知道,一旦齊王殿下正式登基,國號就變了,最好是恢復從前的魏國,那樣定都中都就順理成章了。”
“可是魏國後來不是遷都大梁了嗎?”
“呸!晦氣。”說錯話的男子狠狠給了自己一記耳光。
就在這時,有人大喊:“二公來了!”
眾人紛紛閃開一條路,一名精神矍鑠的老者被眾人簇擁著走了進來,他叫做蘇弘福,是相國蘇威府中的二管家,他原本姓蔣,按照北朝慣例,都要改跟主人姓,他從十歲就當蘇威的書童,已經跟了蘇威快五十年,在蘇府很有地位,就連將軍蘇定方見到他,都得恭恭敬敬行禮,叫一聲二公。
蘇弘福是酒肆常客,和眾人都很熟悉,更因為他是蘇相國的管家,所以備受尊重,蘇弘福也很享受這份尊榮,他剛走進酒肆便被眾人圍住了,剛才在桌上公佈訊息的矮胖商人也走過來行禮。
“大家這是在做什麼呢?”蘇弘福見酒肆大堂內擠滿了人群,顯然不是吃飯的樣子。
“二公,我們是在討論朝廷是否遷都洛陽之事,不知二公那裡有什麼訊息。”
大堂頓時鴉雀無聲,無數雙眼睛望著蘇弘福,蘇弘福當了一輩子的跟班,現在終於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了,他心中未必有些得意,總覺得不說點什麼便顯示不出他的訊息權威。
蘇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