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內有四座大倉庫,一座是用來堆放生鐵等各種原料,一座是用來堆放煤炭,另一座則是放置各種半成品,裝配刀柄、槍桿也在這裡進行,最後一座倉庫則是放置成品,
除了倉庫外,便是近百座鐵匠爐,儘管現在還是正月初五,但數千名已經開始熱火朝天的工作,為了加強戰備,朝廷給出了兩倍的工錢,使工坊正月初二便開始運轉了。
工坊內熱氣騰騰,青煙裊繞,瀰漫著一股嗆人的煤煙氣息,但工匠們早已習慣,他們在工坊內穿流不息,各自忙碌,有的掄錘打鐵,有的加媒燒火,負責控制火候,也有不少人推著獨輪車,載著幾十件半成品向倉庫而去。
張鉉視察了一圈工坊,便直接來到成品倉庫,成品倉庫佔地約有數畝,用青石砌成,建築高大寬廣,各自角落裡堆滿了已經制成的各種兵器以及從別處運來的刀鞘和矛鞘。
在倉庫中間擺放著一張至少五丈長、一丈寬的大桌子,桌子上堆滿了長矛和戰刀,桌子兩邊則坐著數十名工匠,大多已經年老,他們正一絲不苟的檢查兵器,在他們身邊堆滿了刀鞘和矛鞘。
來楷低聲對張鉉:“這就是最後一道工序了,檢查合格便可以出工坊運走。”
張鉉走到大桌旁,桌上擺滿了寒光閃閃的戰刀,他隨手拾起一把橫刀,橫在眼前細看,這是一柄八斤刀,由臂力較強計程車兵才能使用,刀背頗厚,刀刃鋒利無比,重量均勻,刀面呈現出一種青色,刀柄上刻有刀匠的名字:大隋刀工趙武峰制。
張鉉挽出一個刀花,凌空劈砍幾刀,手感還算不錯,做工也算精細,不過比起張鉉所佩的盧氏之刀,這柄刀還差得太遠。
但張鉉也不會和自己的戰刀相比,他更關心戰刀是否合格,他走到一塊寬大的鐵板前,鐵板上佈滿了斑斑刀印,這裡是試刀之處,旁邊站著一名試刀工匠。
張鉉問道:“幾刀算合格?”
工匠不認識張鉉,但他卻認識軍器監少卿來楷,他見少卿對這名大將十分恭敬,他不敢怠慢,連忙躬身道:“回稟將軍,三刀不缺口,十刀不折斷就算合格。”
“每把刀都要檢驗嗎?”
“當然不是,從每個銘印刀工當天製作的刀中試驗一兩把即可,若不合格,則全部退回返工,三次不合格,則取消銘印資格。”
張鉉點了點頭,當然不可能每把刀都試驗,但這樣做會給制刀大匠一種壓力,迫使他不得不認真打製每一把戰刀。
張鉉低喝一聲,揮刀向鐵板劈去,‘當!’一聲巨響,火星四濺,所有的檢驗工匠都回頭向他望來。
張鉉連劈五刀,刀刃上出現了一個小缺口,他連劈十五刀,只聽‘咔嚓!’一聲,刀折成兩段,張鉉點了點頭,以自己的力量,居然要十五刀才折斷,這柄刀確實不錯。
“一天可以打造多少柄戰刀?”張鉉回頭問道。
來楷想了想道:“回稟殿下,一天大概三百柄左右。”
“才三百柄!”
張鉉著實有點不滿意,一個月才一萬柄,自己可是有二十萬大軍,要等一年半才能裝備齊全,如果是和平時代倒也無妨,可現在是戰亂爭霸時代,這速度太慢了。
來楷感覺到了張鉉的不滿,連忙解釋道:“主要是刀坯的合格率不高,平均五件刀坯才能有一件合格,就算是從前的軍器監也是如此,根本原因是鐵質不好,裡面雜質太多,必須反覆鍛打才可以去除雜質,所以產量不高,一柄刀從製坯到最後檢驗完成大約需要三天左右,另外,刀匠只有九百餘人,還有矛匠、制杆等等,工序很多,而且繁瑣,三千人根本不夠,正如殿下所言,軍器監至少要有五六萬工匠才能保證兵器大量且及時補充。”
張鉉也知道問題所在,自己擴軍太快,很多後勤保障都跟不上,好在自己還有一點存貨,能夠支援一段時間,只能遷都以後儘快擴大軍器監,形成大規模效應。
這時,一名親兵匆匆走來,將一份從益都縣送來的快報遞給張鉉,張鉉看了看,是裴矩和蘇威聯名請求他立刻返回益都縣,商議重大事宜,張鉉當即鼓勵了眾人幾句,便迅速離開了軍器坊
張鉉率領三百騎兵在茫茫的雪原中連夜賓士,次日清晨,他們抵達了益都縣,張鉉來不及回家,立刻趕到了官署,其實他隱隱猜到裴矩和蘇威為了什麼事情找自己,一定和長安發生的事情有關,儘管沒有明確訊息,但之前的種種跡象來看,李淵登基已是鐵板釘釘之事,除此之外,不可能還有別的事情讓兩位相國如此緊張,至於重大軍事行動,那也應該是自己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