鉉的方案,可惜盧倬和崔煥居然都沒有想到這一點。
其實連他自己也不是沒有意識到嗎?若不是兒子提醒,他還是懵懵懂懂,為錄取不公而義憤填膺。
就在這時,外面隱隱傳來一陣陣呼喊,李氏父子不由一怔,李仁壽快步走出書房,迎面見管家急急忙忙奔來,“發生了什麼事?”李仁壽問道。
“老爺,外面有幾千名士子在遊行,他們從太學走來向紫微宮方向去了。”
李仁壽心中暗吃一驚,“難道是——”
他急忙向府門外走去,府門口臺階上站了不少家丁,正踮腳向不遠處的河對岸張望,李府位於新城最東面,和舊城只隔一條河,河兩岸的柳樹尚未成蔭,他們能看見河對岸的情形。只見河對岸有數千士子抬著夫子像遊行示威,不斷高呼口號,顯得群情激奮。
李仁壽已經隱隱聽見口號中有‘河北’二字,他愈加心驚,急令家丁去打聽情況。
不多時,家丁跑來稟報,“老爺,都是河北士子,他們說朝廷在故意打壓河北士子,要求朝廷還一個公道。”
李仁壽呆住了,事情果真被鬧大了,這時,李清明走上前沉聲道:“訊息不應該傳得這麼快,這和上午的決議無關,應該是幾天前就有人策劃,只是它們出現的時機太不巧,盧尚書和崔尚書恐怕難辭其咎。”
李仁壽嘆了口氣,對兒子李清明道:“你說得有道理,這件事為父確實沒有你看得透。”
他又自言自語道:“盧倬真不該把這件事說出來,他怎麼向齊王殿下交代?”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