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丈,寬有四丈,這種大木筏一次可以運輸百人過河。
而在對岸同樣也等待著一萬隋軍弓弩手,他們也已經睡醒,同樣在等待著戰爭到來。
但霧氣越來越重,整個河面都被灰霧遮蔽了,以前都沒有這樣的大霧,這還是開春後第一次河面起霧。
唐軍紮營處是富水下游最窄之處,只有五十餘丈寬,只要他們能頂住隋軍箭矢,一鼓作氣便能殺上對岸。
但在唐軍大營以西約三十里外,富水卻是另一番景象,這裡是富水最寬之處,河面寬達一百五十丈,這樣的寬度能與黃河水面相比了,就儼如一面波光平靜湖水。
更重要是水面中央還有一座棒槌形的小島,叫做勾月島,由千百年的泥沙緩慢堆積而成,小島十分狹長,寬度只有二十餘丈,但長度卻足有一里半,島上長滿了茂密的水杉,如果將所有水杉全部砍伐掉,島上最多可以容納三千人。
當唐軍斥候發現河面中央還有一座長島之時,李孝恭便想到了一個渡河的策略。
時間漸漸到了五更時分,河面上霧氣更重了,將整個富水兩岸都籠罩,河面上的視距只有一丈遠。
就在這時,富水南岸的樹林內無聲無息地出來一支軍隊,正是由大將史懷義率領的五千軍隊,他們每兩個人抬著一隻小木筏,這種木筏可以將兩名士兵送過對岸。
這就是李孝恭的聲東擊西之計,表面上是一萬唐軍準備在河道最窄處渡河,但實際上卻是在掩護五千精銳士兵從河道最寬之處渡河。
當然,天亮後河道最窄處的唐軍士兵也要渡河,但先渡河五千士兵會及時攻擊對岸隋軍,給唐軍士兵渡河創造機會。
不多時,浩浩蕩蕩的五千唐軍士兵便抵達了富水岸邊,這時,李孝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