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如果到了朱濟世麾下,將來如果成事,怕不失一個公侯之位,沒準還能當上明朝的首輔大臣吧?而在大清這裡,軟飯不知道要吃到什麼時候。。。。。。 看著林則徐凝眉不語,左宗棠沉沉一笑,捋著鬍子道“這天下英雄投清還是附明,其實全在道光皇帝一念之間。眼下這個大清朝雖然疲敝,但還沒有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如能對症下藥,朱濟世是沒有機會成事的。他若沒有成事的機會,天下英雄是不會相投的。” “哦?”林則徐眉毛一挑,捋著鬍鬚問道“季高老弟有治大清頑疾之策?” 左宗棠嘿嘿一笑,道“是朱濟世有治大清頑疾之策!而且早就在他的《大公報》上登出來了!” “中學為本,西學為用?”林則徐的臉色一下凝重起來了,“天子聞之,龍顏大怒啊!” “諱醫忌藥罷了!”左宗棠冷笑著搖頭,“大清之疾,表面看來,似乎是所謂奇技淫巧不如西洋,實則卻是出在根本之道上!這大清,不是天下億兆黎民的大清!這大清皇上,也不是億兆黎民的皇上!現在朱濟世用一個‘中學為本’就戳破了大清滿漢一家的畫皮。而道光皇帝,居然還想出搜刮漢人膏脂練八旗新軍的餿主意,這一國之君,怎麼糊塗如此?” “季高老弟!”林則徐瞪了左宗棠一眼,沉聲道,“慎言!慎言!” 左宗棠的話,當然有大逆不道的成分。不過林則徐也拿他沒辦法,因為他們二位已經徹夜長談了數日,結成忘年之交。今天的談話,又無第三人在場,這林則徐要是命人拿下這位名動三湘的才子,士林清流怎麼看他?他現在要去當的,可是讓清流不恥的洋務大臣,身邊除了個五十多歲才中進士第魏源,就是一水的捐班。再要“毫無憑據”拿個大才子開刀,鐵定搞到名聲狼藉。 左宗棠只是笑,“穆翁,我這番話真是句句赤忱,這朱濟世打的是朱明子孫的牌子,撥弄的就是滿漢之爭。而國朝必須要用儒家的忠君愛國還有入華夏者華夏以抗之,這中學為本的大旗,是無論如何都要牢牢抓住的!如果讓朱濟世一手高舉朱明大旗,一手拿著中學為本,這國朝還能有什麼戲唱?靠八旗新軍?皇上還真以為現在的八旗兵是200年前的無敵天兵啊?”
第159章 一探究竟
、 林則徐聞言只是苦笑,他是當過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這種掌兵事的文官的,又經歷過鴉片戰爭,還在伊犁軍前效過力。在清朝的文官當中,算是相當知兵之人,對八旗、綠營的朽壞也有極為深刻的印象。 “但也不是完全無望吧?”林則徐沉默半晌,又道,“八旗子弟當中,還是有些壯勇之士的。” 左宗棠輕輕一笑,“不是壯不壯,勇不勇的問題,而是八旗軍制敗壞。問題就出在他們八旗的祖制上。八旗軍民不分,200年前或許還能說是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耕戰二事,未嘗偏廢。如今卻是當兵沒個當兵的樣子,當民沒有當民的樣子,軍營更是沒個軍營的樣子。一幫子拖家帶口的大爺兵,哪兒有心思訓練征戰啊?你說他們是民吧,卻又不事生產,全靠旗餉祿米生活,人人耽於安逸,整日優遊度日。只要這種八旗體制還在,八旗新軍是練不出來的,這道理穆翁不會不知道吧?而且擴充八旗兵丁之舉,對咱們漢人士子來說,大概也不是什麼好事吧?” 林則徐聞言長嘆,左宗棠所言,廟堂之上,誰人不知?可誰又肯說出來呢?漢臣對滿漢問題,避之尤不及,滿臣更是視八旗為根本——這八旗其實就是旗人專用的一條升官發財的捷徑!整個八旗體系當中,有多少大臣、將軍、都統、副都統、參領、協領、領佐、領催、侍衛的差事?另外還有內務府系統的一大堆肥缺,也是建立在八旗上三旗的基礎之上。這些所有的官職,一律都是旗人在做,漢臣根本是無緣。而旗人透過八旗、內務府系統,很容易就能升到高位,也能很容易當上閣部、督撫,至於地方上的道員、知府、縣令之類,更是不在話下。 哪裡像漢人書生,苦讀數十載,也未必能有金榜題名之時。求一官,真是難如登仙!連左宗棠這樣的大才,現在都沒有官做。而漢人的武官,則地位低下,不僅要受文臣的氣,還要被這幫八旗大爺欺壓,想要轉行當文官,根本也和登天差不多,哪像八旗的武職那樣地位高貴,而且隨時可以轉入文職呢?現在可以給漢人士子的官本來就不多,科舉正途上面,平均一年不過上百,而八旗擴充之後,會不會有更多的八旗武官會和漢人士子搶官做呢? 林則徐嘆了口氣,擺擺手,想結束今天的話題,左宗棠卻意猶未盡地道“穆翁難道還沒有想清楚國朝的出路何在,明清之爭的關鍵所在嗎?” 林則徐一愣,“季高老弟,此話怎講?” 左宗棠笑了笑,伸出三個手指頭,道“方今天下,已是三分!一分為八旗,一分為朱明,一分為天下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