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都很充分,文章也好,就送到朱濟世這裡,由大明國王親自審卷子,如果朱大天子也覺得不錯,那這位就算是得了聖眷。不用到地方上去當微末小吏,直接送去濟世大學讀幾6個月外語和國際政治的速成班,接下來不是外交部就是商務部,如果在速成班的成績也不錯,那就直接放洋出國,去朱明的駐外使領館裡面當三等秘書。
“有那麼多?”朱濟世望著翁同龢手中一大摞的卷子,笑了起來。看來自己幾年來的努力還是有點效果的,現在才1849年,已然有不少士子知道讀過《泰西政略》和《泰西兵略》這樣的書了。
翁同龢將一大摞卷子擺在朱濟世跟前“那是啊,王上您的《泰西政略》和《泰西兵略》在江南可是流傳極廣的,相信用不了多久,江南士子當可人人都會背誦了。”
說著話他又拿起放在最上面的一張卷子,恭恭敬敬遞給朱濟世“王上,這張卷子做得極好,立論頗有新意,是從格致之學和教育展開,認為俄彼得變政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全面引入西歐之格致之學和教育,還例舉了好些在俄彼得之後誕生的俄國格致學家。認為俄國之所以成為列強,一是得益於軍事力量強大;二是因為有一大批歐洲頂尖的格致學家。”
“江蘇無錫北鄉徐壽……”朱濟世撕開彌封的卷首,看了眼考生的籍貫姓名,點點頭“這個人記下來,祭祖事畢後請他到王宮來一趟,孤王要見他。”
“臣領旨。”
朱濟世拿起第二份卷子看來一會兒,正想撕開卷首的時候。一身大紅飛魚服的蘇玉娘已經從外面走了進來。
“王上,文武百官已經到了,祭祖典禮馬上開始了。”
朱濟世扔下手中的卷子笑了笑“翁卿,都收好了,孤王回來後還要看的。”
說著話就和蘇玉娘一塊兒往外面走去。
孝陵別院從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孝陵的一部分,不過卻在新建的孝陵衛正門旁邊——孝陵衛的佔地面積實在太大,幾乎把正個鐘山都圈進去了。而孝陵則是從下馬坊開始的,也就是在孝陵別院的北面不到200步的地方。
根據鴻儒院安排的祭祀行程表,朱濟世進了孝陵衛後,該在孝陵別院休息一會兒,然後再和文武百官一起步行去拜朱元璋,大概有5裡山路要走,走完之後還要步行下山,再在孝陵別院過夜,第二天再回應天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參拜孝陵是允許各國使臣還有記者觀禮的,這些人也將和朱濟世一塊兒步行上升仙橋前面的享殿,去拜朱元璋。而尋常百姓和大部分的扈從親軍還有來應天參加科舉計程車子都不許透過下馬坊。只能在下馬坊外遙拜朱元璋。
“臣等拜見王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當朱濟世走出別院的時候,守候在外面的群臣、士官生和錦衣近衛軍官兵全都沸騰起來,山呼萬歲。
“當皇帝的感覺還真是不錯啊!”朱濟世心裡這麼想著,腳下卻沒有停步,徑直往下馬坊走了過去。
今天的祭禮是鴻儒學士孔憲堂負責操辦的,這個孔夫子的後人是搞祭祀活動的專家。整個祭禮安排的神聖莊嚴,排場也很大,花的銀子當然也不會少。不過這個銀子朱濟世是不敢省的,他可沒忘記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有了這種匪夷所思的經歷,朱濟世自然成了堅定的有神仙論者——他的神秘穿越,多半就是朱明的列祖列宗顯靈,讓自己這個後世子孫(自從當了大明天子,他就堅定認為自己真是朱元璋上百萬子孫後代中的一個)穿越時空來替祖宗報仇雪恨的!
聽說朱元璋的器量不大,大概不會因為康熙皇帝五次謁陵就原諒了努爾哈赤這個天下第一反賊亂臣的罪過吧?自己一定得完成這位大明太祖的在天之願,否則……
“王上,享殿門已經到了。”
就在朱濟世一邊走路一邊胡思亂想的時候,孔憲堂的聲音已經在他耳邊響起。
享殿門後面自然是享殿了,朱濟世祭拜朱元璋的地方就在那裡,再往裡面,可就不是朱濟世能夠進去的了——因為過了享殿之北的內紅門就是“陰間”了,去了據說是要折壽的。
孝陵享殿門現在已經恢復了明朝時候的形制,康熙皇帝所立的“治隆唐宋”碑和另外兩款臥碑都被搬去應天城內的大明博物館收藏了——朱家的祖宗不需要仇敵來拜祭!
“玉娘,東西帶來了麼?”朱濟世回頭看著蘇玉娘。
“王上,在這裡。”蘇玉娘從身邊的錦衣親軍手中取過個木匣子,雙手遞給朱濟世。
取過匣子掂了掂,朱濟世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