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3 / 4)

小說:唐朝小地主 上 作者:淘氣

幾句,兩人對於國子監,也有了個模糊的概念,國子監,武德初年稱為國子學,隸於太常寺,貞觀二年改稱監,下統國子學、太學,廣文館、四門館、律學、書學、算學等七個部門,其中以國子學為尊,掌教三品以上官員及國公的子孫,依次而下,算學為末等,負責教育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中的生員。

等級分明,自然容易惹出事端,但是上面有幫大儒名士壓著,也不至於鬧出亂子來,再說這裡是求學之地,又不是逞兇鬥狠的場所,加上時常有高官重臣前來講學,有時天子甚至親臨,矛盾再大,也沒人敢在此放肆。

走了片刻,來到個樹木圍繞,地方平坦寬敞的地方,中間是個用青石磚砌的平臺,普通平凡,沒有什麼引人注目之處,可是這時,平臺周圍,卻擠滿了儒生士子,粗略計算,少說也有百來兩百人,分散平臺附近,正襟危坐,斂聲仰望,仔細聆聽。

平臺之上,是個相貌儒雅的中年男子,年約四五十歲,廣袖寬袍,身量不高,面色白晰,卻生得一幅好鬚髯,言語溫和,聲韻高朗,有若成誦,自有一番風度。

“卻是孔司業講學,怎的沒人通知。”鄭維德驚道,撇下兩人,匆匆奔行過去,找了個空隙位置,悄無聲息坐下,靜心關注。

“國子司業,孔穎達。”韓瑞與錢豐對望了眼,立即得出結論,國子監中有祭酒一人,司業兩人,但是姓孔的司業只有聖人後裔,門下給事中,曲阜縣男孔穎達而已,這樣的名儒講學,自然不容錯過。

兩人馬上走了過去,找位置坐下,只聽孔穎達娓娓而談:“想我幼時,家中管教極嚴,自小習學諸經,渾渾噩噩,不求甚解,後來熟讀百經,疑惑愈多,遊學諸地之後,眼界才得以漸開,心有所得,只是士林風氣,終無儒家堂堂氣象……”

。。。。。。。。。。

第二卷 長安行 第一百五十章 立志高遠

更新時間:2011…4…13 13:12:33 本章字數:4758

孔穎達,字衝遠,生於有地位、有名聲的富貴之家,但與膏粱世胄不學無術不同,孔穎達並無半點紈絝子弟的習氣,也不希冀憑藉父輩的恩蔭步入官場,自幼耳濡目染,對以禮樂為準則的儒家經學,由惑生愛,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大業年間,隋煬帝楊廣徵天下名儒,會集於洛陽,仿當年漢宣帝石渠議經,漢章帝白虎論禮之事例,下令在洛陽舉行大規模的儒學討論大會,孔穎在響應參與,英才秀,斬關奪將,舌戰群儒,成為盛會上最炫目的青年大儒,時年僅三十二歲。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被孔穎達擊敗的先輩宿儒都心懷羞恥,憤憤不平,暗中派遣刺客欲加害,提到這段往事,平臺之上的孔穎達,神態自若,卻透出無奈之意,嘆息道:“儒生士子只顧互相傾軋,勾心鬥角,誰還能靜心鑽研學問,尋究經中真意,傳播先聖之道。”

眾人齊嘆,底下幾個鬍鬚白的儒士更是連連點頭,一副往事不堪回的模樣。

“孔孟之道,由漢魏至今,自正朔不一,將三百年,師說紛綸,無所取正,家法各異,流派眾多,群經異說,諸師異論,更不下數十百千,紛紛攘攘,至有互為水火之勢。”孔穎達痛心疾道:“更甚,暨仁壽間,廢天下之學,唯存國子一所,弟子七十二人,煬帝即位,復開癢序,國子郡縣之學,然而卻空有建學之名,而無弘道之實。”

“今大唐天下太平,文風武略均立不世之基,上所好者,唯堯、舜、周、孔之道,以為如烏有翼,如魚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暫無耳。”孔穎達激動說道:“陛下尊崇儒學,提倡教化,始立孔子廟堂於國學,以宜父為先聖,顏子為先師,大徵天下儒士以為學官,數幸國學,令祭酒、博士講論,不時賜以柬帛……”

猶如江水滔滔不絕,天花亂墜,把李世民誇讚成天上地下少有的聖明皇帝,引得一幫儒生高聲附和不已,幾個博士助教呼喊得更是厲害,畢竟也是事實,而且希望能傳到皇帝耳中,使得龍顏大悅,撥錢增修國子監舍。

大儒就是大儒,洋洋灑灑千言,只是前序而已,還未正式進入主題,就成功調動了眾人的氣氛,微微而笑,孔穎達繼續說道:“每個人讀書,都有自己的目的,或為進身之階,或為立身之本,掙一份家業,求得高官厚祿,恩蔭子孫,未嘗不可。”

“然而,人生一世,悠悠不過數十載,如同過眼煙雲,轉眼便是一杯黃土,我輩中人,日夜苦讀,皓窮經,孜孜不倦,難道就是為此而已?”孔穎達突然伸手,指向人群之中,聲色俱厲道:“儒者,何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