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長達半個時辰的法事讓吳銘大開眼界,秉真道長的桃木劍和法鈴舞動令人眼花繚亂,五十多歲的年紀仍然身形飄逸揮灑自如,悠長氣息念唱的經文抑揚頓挫,在不同節奏的法樂烘托下猶如天外之音,令全場觀者百般欽佩萬分崇敬。
法事告一段落,自有人奉上香茶遞上毛巾。秉真道人客氣地坐在上首太師椅上,從容地品著香茶,與簇擁身邊的村老族長低聲交談。承宗和吳銘仍然坐在草編的蒲團上,喝著香茶竊竊私語。
其實秉真道長不需要感到意外,吳銘久居祈真觀,前後半年多時間,耳聞目睹之下,對道觀每月都舉行三四次的祭祀、祈福等儀式的打擊樂已經較為熟悉,儘管這是吳銘初次上場,純屬濫竽充數,但承宗臨時對吳銘進行長達兩個多時辰的傳授,以吳銘過人的領悟能力自然表現不差。
再者,祈真觀是個小道觀,師傅徒弟加起來只有三人,自然沒有正一教龍虎山祖庭動輒三百餘人的樂隊那麼排場那麼講究,更不需要動用竹絲、管絃等數十種樂器,演奏數十種傳統曲目。一般道觀或者遊歷道士的家當非常簡單,只需劍、鑼、鼓、鈴鐺等幾件簡單法器,就能滿足一般法事的使用。
僅休息一刻鐘,法事繼續進行,吳銘的新鮮感和成就感很快就慢慢消失,弄得汗流浹背手臂發緊。
三輪法事過後,將近深夜十二點,法事告一段落,休息兩刻鐘開始進食。承宗拉上吳銘說一起去吃點東西,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