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掌握的基因科學的知識,已經可以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指導了,短時間內,沒有必要把這個技術的水準提高的太離譜。也就是說,石磊並不需要著急忙慌的兌換基因科學卡25,他所要做的,是將自己的聲望值儘可能的累積下去,因為,只有累積到足夠多的聲望值,聲望系統裡出現的卡片才會更多。
之前超過一萬點的時候,a級兌換下可供兌換的卡片就從十張增加到了二十張,也才出現了基因科學卡。
石磊不知道到底要積累到什麼程度,才能讓聲望系統開啟所有卡片的兌換。
那麼,就趁著暫時還不需要提高基因科學的水準,儘可能多的累積聲望值吧。三萬不行就五萬,五萬不行就十萬,總有讓聲望系統徹底開放所有卡片兌換的那一天。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多管齊下的對策
戴振興很憤怒。
幾個小時之前,他連續接到了幾個電話。
電話是來自於幾家投資公司,原本已經談好的一切,現在卻發生了變化。
那些公司的負責人告訴戴振興,由於推行他與啟宣合作新公司的事情遭到了負責啟宣投資這個案子的負責人的強烈反對,他們都要求暫時擱置這項合作計劃,因此,他們必須考慮這些人的意見,建議戴振興耐心等候。
戴振興知道,這一定是石磊在做工作,他取得了那些人的信任,看來,想要透過啟宣搭建和華夏政府方面橋樑的計劃,很有可能因為石磊的阻攔而泡湯。
為此,戴振興發了很大的火,但那些公司的負責人卻表示他們也無可奈何,他們也沒想到負責啟宣事務的人會如此強烈的反對。
他們甚至連安慰戴振興的話都是一樣的,希望戴振興稍安勿躁,因為那些人的反對,終歸是有時間限制的。只要戴振興能夠透過華夏專利局的專利申請,這些人也就沒有理由繼續反對了。
戴振興除了接受,也沒有其他辦法,畢竟,股份是人家的,而且提出的要求也算是合情合理。
可是,戴振興深知,如果沒有華夏各地政府的幫助,他提交的專利申請根本不可能透過。
這倒不是說他提供的那項技術有什麼問題。
從技術本身而言,是足夠可以申請專利的,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技術規格,都的確達到了要求。
可是,這項技術針對的生產原材料,卻有極大的問題,在電池組的生產過程中,他也絕對沒有辦法保證可以各項達標。
想要量產這種電池,必然會伴隨著生產過程中的極大汙染,戴振興也是認為華夏現在急需發展,gdp是各級政府的重中之重,因此想把目光盯向了華夏。
在他看來,專利下不來根本無關緊要,只要跟政府官員打好關係,上了生產線之後,所有的問題都將會迎刃而解。為了gdp,總是要付出一些代價的。
可現在這幫愚蠢的投資人,居然要求他先透過專利,再推行與啟宣的合作,戴振興如何能不抓狂?
原本在非洲,這個專案已經操作的差不多了,選址和招工都已經進行的七七八八。
偏偏南非的政府方面突然換了一個官員,而這個官員上任之後,立刻開始複查所有前任經手的專案。
結果,戴振興操作的專案被勒令停止,政府方面給了他們兩個選擇。
第一,徹底終止這個專案,之前的投資打水漂。
第二,對專案進行整改,要確保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汙染問題。
可是,如果對專案進行整改,先期投資少說就得十幾億美元,而投產之後,還要不斷的往治理汙染方面投入資金。根據估算,每年需要投入的資金少說也是數億美元,這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必須伴隨著整個生產過程。
這會讓戴振興的這個專案,成本增加一倍。
雖然在技術方面對比現有的電池有著不小的優勢,可這麼高的成本之下,這種優勢便蕩然無存。
甚至,南非政府還要求戴振興要負責今後投入使用的電池的回收。回收之後當然是要進行處理,這又是一筆高到無法讓戴振興承受的開銷。
這跟他在澳洲直接開展這個專案,就沒有任何區別了。
把這一切的成本考慮進去,戴振興的這個專案,只剩下賠本還賺不著吆喝這一個下場。
否則,戴振興也不用跑到華夏來,跟石磊死磕了。
繞了這麼大的圈子,動用了那麼多的手段,最終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戴振興發現,自己幾乎已經被逼到了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