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以姚思佳的聰明,經歷了這麼久,她也能看透了。
搞定了集團公司和下屬子公司的乾股獎勵,王漢便把一半精力放在環保督查上。
目前京、津、石莊等重霧霾天氣地段的環保企業已重新審查,各地環保局的工作人員打起精神,查處了上萬家企業,其中,大中型企業的整改速度較快,小型企業反而是有種拖、賴的跡象。
這些小型企業本身佔地不大,利潤不高,讓他們單獨為了環保問題而增設相應的環保裝置,也不太現實,就需要環保局的工作人員來提供相應的又省錢又能不違觀的整改意見。
為此,靈妙生態集團專門抽調了周青等生態專員,趕赴各個排放的重汙染區,和當地的環保部門一起,聯合研究整改方案。
這對於周青等人來說,無疑又是一種挑戰,因為以前靈妙生態所搞的都是大範圍的,這種針對小單位集體私人企業的倒是較少。
所以,很快,求助信就發到了王一民的手上。畢竟,作為一名曾經的基層官員,王一民在這一方面的經驗還是比各生態專員們要專業、接地氣,也更全面和經濟。
從五月份到七月份,周青等人就在全國各地飛來飛去,相應的諮詢費,由國家環保總局來撥付給靈妙生態,其實也就是夠一個成本費而已。
不過周青等人私下裡議論,倒是對這樣的指導工作更加有興趣。看到一個個小企業接受了自己的整改意見,令廠房和生活變得乾淨、清潔,心裡倍有成就感。
同樣的,那些生產小型環保裝置的企業也十分興奮。靈妙生態只是在治理環境上有一套,但靈妙生態本身是不生產環保裝置的,還是從他們這些企業裡購買的。而靈妙生態又和其他企業不一樣,付款痛快,價錢上也沒有斤斤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