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2 / 4)

手各具絕活,作品深受申城歌迷的喜愛,他們當然擁有自己的驕傲。雖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葉梓的作品在榜單上的成績傲視群雄,但是要想折服這些骨子裡傲氣十足的樂手們,那還真得亮出一些實實在在的乾貨才行。

楊正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是樂隊哥四個當中年齡最大的,今年已經快三十歲了。他的祖父曾是解放前風靡申城的the/peace/hotel爵士樂隊的鼓手,當時號稱“東亞鼓王”。

楊正明家學淵源,從小跟著祖父練習鼓技,手上那是絕對有真功夫的。但是成年之後,楊正明卻發現自己學到的本領並沒有多少用武之地,他只能隨便找了個單位上班去了。

八十年代末,粵省、閩省等地的音樂茶座、歌舞廳這些演出場所開始逐漸興起,需要大量的樂手和歌手。楊正明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於是邀了三五好友,一起南下。

經過一番周折,這支臨時組建的樂隊終於在羊城的一家茶座站住了腳跟,開始駐場演出。

直到去年,“白玉蘭”的鼓手因故退出,黃智健託了很多關係輾轉找到了他,他這才離開粵省回到了申城。

此時,楊正明已經在粵省、閩省、瓊省、桂省等地轉戰了好幾年,做過的場子早已超過了二十個。

對於楊正明這樣走南闖北見過世面的樂手,排行榜上的成績只能說明歌手的天賦不錯,但是能不能與現場樂隊配合默契,那——還得走著瞧。

“嗒嗒”,看看大家都已準備妥當,楊正明敲了敲鼓棒,隨即開始“數四”。

樂隊演奏的開始,一般都是由鼓手發起的。因為無論演奏什麼樣的樂曲,節奏都是基礎中的基礎,而鼓手就是所有樂隊當中掌控節奏的那位樂手。所以要開始演奏了,就由鼓手以鼓棒互擊作為號令。

鼓手一開始是兩下連擊,這是提醒樂隊成員準備開始演奏了。接下去,鼓手會根據這首歌曲的速度和節拍,用鼓棒按照節奏敲擊四下(三拍子就是三下,兩拍子也是四下)。樂隊其他成員按照鼓手給出的節奏和速度,從第五拍開始進行樂曲的演奏。(有提前也有再往後一兩拍的,看歌曲的情況來定。)

這是很考校鼓手功底的。

作為鼓手,內心的節奏感和速度感一定要好,否則控制不住樂隊的節奏與速度,演奏一會兒快一會兒慢,這支樂隊根本不可能成為一支優秀的樂隊。

在給歌手現場伴奏的時候,這一點就尤其重要,伴奏的時候速度上與原版的差異只要超過了5,歌手的演唱就會非常彆扭。

楊正明的功底極好,而且經驗老到。

葉梓這首《濤聲依舊》在製作的時候,速度是62,幾乎一秒一拍這樣偏慢的中速。現在樂隊前奏一起,葉梓暗自計算了一下,速度穩定在64左右,比起原版稍微偏快,但是極其適合現場演唱。

現場演唱與錄音是不一樣的。

歌手登臺之後,正常來說會心跳加快,整個人比較興奮。這時候,原版的伴奏速度就會讓歌手感覺上有點偏慢,特別是一些中速和慢速的歌曲,快歌會好一點。

作為現場樂隊,最恰當的處理方法就是將原版歌曲的速度稍微加快一點點,就像這首《濤聲依舊》從62增速到64。這樣的提速最符合歌手上臺之後的那種興奮感覺,能夠讓歌手的表現達到最好的水平。

楊正明正是這樣做的,這讓葉梓不由得暗豎大拇指。

很快,這一遍排練就完成了。

葉梓仍然是半聲演唱,並沒有完全放開嗓子。但是二十幾年的經驗放在那裡,這一遍的排練任何人都說不出什麼話來。

黃智健向著葉梓豎起了大拇指,問道:“很棒啊葉梓,這一首可以了嗎?”

“謝謝幾位老師,這一首可以了。”葉梓一直非常客氣:“我們繼續下一首,可以嗎?”

黃智健比了一個ok的手勢,將下一首歌曲的伴奏譜放到譜架上面,轉頭看了一下其它樂手。

楊正明又是“嗒嗒”兩聲,樂手們全都集中起了精神。

這一遍的排練仍然非常順利,無論是樂隊的演奏還是葉梓的演唱,雙方的配合完美無缺。

這是一首速度偏快配器偏硬的情歌,帶有不少流行搖滾的色彩,幾位樂手都演奏得非常盡興。

間奏部分,樂手們更是即興玩起了各自的花活,間奏被足足延長了十六個小節。但是合成器演奏的暗示進唱的和絃一出來,葉梓就按照節奏穩穩當當地演唱了進去,一點都沒有不知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