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古典吉他一樣屬於音量纖弱的種類。但是小提琴的音域非常寬廣,音色溫暖輝煌,在樂隊大音量的齊奏中穿透性極強,這一點就遠遠超過了古典吉他。小提琴的聲音接近人聲,是最具有歌唱性的一種樂器,而且她的形狀極具藝術美感,被公認為“樂器皇后”。
與鋼琴、小提琴相比,古典吉他同時具有這兩者的優點——細膩的音色、豐富的和聲並且在表現力上一點都不遜色。但是在音量這個環節,古典吉他被鋼琴和小提琴遠遠拋在了身後。她不具備鋼琴的宏大音量,也不具備小提琴的極強穿透力,最後的結果就比較悲劇了。
以單純的器樂獨奏來舉例。在中等以上大小的音樂廳裡,聽眾坐在後排就很難聽清古典吉他演奏的細節,而鋼琴和小提琴即使是在最大的音樂廳裡,坐在最後一排也能清楚的聽清演奏家所有的細節。
如果是管絃樂隊大音量的伴奏下,古典吉他一般都需要用到擴聲系統來增加音量,否則,她的聲音將完全淹沒在管絃樂隊那宏大輝煌的音量下面。而鋼琴和小提琴則完全不需要擴聲系統的輔助。
這樣的對比極其明顯,也極其致命!
這樣的對比也正是導致古典吉他在古典音樂領域比較尷尬地位的最大原因。
對於作曲家來說,古典吉他應該是他們非常喜歡的一樣主奏樂器,除了音量,她本身並沒有特別束縛作曲家思路的障礙。她不像單簧管、長笛、小號這些管樂器本身並不具備和聲能力,作曲家只能譜寫旋律而無法運用和聲。她也不像豎琴這些和聲樂器,旋律的寫作難以安排。她在作曲家進行創作時給予了更大更自由的選擇,而且無論什麼樣的題材她都可以相當完美的表現出來。
但就是因為這個音量偏小的問題,讓歷代的作曲家都對這個問題束手無策。在古典樂壇,古典吉他獨奏曲的曲目相當豐富,協奏曲曲目就偏少了許多。因為一旦與樂隊一起協奏,古典吉他音量弱小的弊病就會暴露無遺。
現有的這些古典吉他協奏曲,作曲家無一不在樂隊的寫作上面花費大量的精力,運用各種作曲技巧來避免樂隊音量完全壓制古典吉他音量這個問題。這其中就有瓦倫丁這部作品選用的方法,那就是避讓,用樂隊與主奏的古典吉他互換來避免矛盾,只是這個比例就很不容易掌握。一旦過線,就會出現葉梓和倪俊剛才提出的那些問題,主次顛倒,重點不突出,情緒混雜等等。
要知道古典吉他才是這部協奏曲的主奏樂器,如果一到情緒爆發的部分,樂隊就接管了原本應該由主奏樂器承擔的職責,那麼出來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能不能達到作曲家的設想,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為古典吉他創作協奏曲,有時候就是這樣一個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如何才能掌控得當,那真是極其考校作曲家的水平的。
——————————
“哈維爾,既然是這樣,那就沒什麼好繼續討論的了。除了這一點,這部作品的其他方面我還是很喜歡的。音量問題······對不起哈維爾,我不認為這是我們現在能夠解決的。”葉梓嘆了口氣,輕輕搖了搖頭。
瓦倫丁當然也知道這一點,他同樣無奈的聳了聳肩膀,攤開了自己的雙手。
孫雲的這一提醒,讓這一話題完全失去了繼續討論下去的意義,兩人各自苦笑了一下,就此罷手。
這是古典樂壇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不是他們兩個這麼短時間的討論就能夠解決的。
葉梓與小七也探討了一下這個問題,可惜即使是千年以後的未來,這仍然是古典樂壇無法完全解決的一個大難題。
小七他們的時代,在未來科技的支援下古典吉他的音量已經大大超過了現在這個時代。對於這個問題,他們的解決方法是更好的琴絃材質和更符合聲學原理的箱體構造。這也是葉梓修整手中這把吉他時運用到的方法,現在的音量比之原來已經翻了至少一倍,不過就是這樣仍然還是不夠的。即使是小七所屬的時代,古典吉他的音量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但是與管絃樂隊宏大的齊奏放在一起仍然顯得弱不禁風。
在最符合聲學原理的箱體結構已經達到頂峰之後,唯一限制古典吉他音量繼續加大的就是琴絃和箱體的材質了。沒有更好地材質來保證琴絃更高的振盪幅度,沒有更好的材質來保證箱體能夠承受住更大幅度的共鳴,這個音量偏小的問題,即使再過一萬年恐怕都是難以解決的。
既然如此,這個問題暫時也就只能擱置在葉梓的心裡了。
——————————
吃過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