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只為了體驗歌詞與旋律中跳動的那種發自心底震撼靈魂的吶喊。
嗒咚咚、咚咚、嗒咚咚……
第一段的演唱過後,鼓聲在人們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便乍然敲響起來,全場的燈光也在同一時間全部點亮。諸學文右手一伸,一把抓住話筒將它拉到了嘴邊,左手扶住話筒架。瞪大了眼睛直視前方,歌聲以跟第一段絕對反差的方式大聲送了出去。
觀眾席裡非常安靜,雖然這是一首觀眾們並不十分熟悉的歌曲,但是所有人都在仔細聆聽諸學文的演唱。諸學文在第一段時的精彩演唱,已經牢牢抓住了他們的視線和耳朵。
第二段的這種反差演唱諸學文仍然做得不錯,葉梓一邊聽一邊還是暗自點頭。音量放出來之後,諸學文嗓音的特點就完全發揮出來了,那種高亢那種穿透力強的特質真是相當拿人。只是在葉梓聽來。比起第一段那種完全收攏的演唱,這一段的放開演唱就稍微欠缺了那麼幾分味道。耐不住聽者細細的咀嚼品味。不過這是現場演唱,唱的比錄音時候更加放開一點那是完全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的。
兩段一模一樣的歌詞和旋律、但是唱法完全不同的反覆之後,歌曲走到了b段,這又是一段應該稍微收斂起來演唱的段落,也是為了最後的c段副歌部分完全放開的吶喊做最後的準備。
鼓聲不緊不慢的響著,整支樂隊小心的收起了自己的音量。絃樂群用一句一句的短句連線營造出一份淡淡的蕭瑟肅殺感覺,音樂風格在這個地方略微偏向了沉重的一面,歌詞卻在這樣的沉重中透出那一份堅定無比的執著與倔強。
不再是窮途陌路的悲涼
也沒有漂泊流離的彷徨
滿懷著勇往直前的堅強
哦~~~
要展露無堅不摧的鋒芒
忘了吧
生離死別的哀傷
哦~~~
告訴自己總有機會衣錦還鄉
……
聽著諸學文演唱到了這一段,葉梓的眉頭微微皺了起來,看了一眼舞臺上正在點咬牙切齒的諸學文。葉梓搖搖頭,輕輕嘆了口氣。諸學文這一段的演唱已經漸漸偏離了前兩段演唱成功營造出的那種哀而不傷、怒而不怨、倔強而又堅定的歌曲氛圍,走到了刻意傷感刻意深情的死衚衕裡。也許是歌詞給他的暗示?如果真是這樣,那諸學文對於歌詞內涵的理解方面就出現了南轅北轍一樣的偏差。
不過這也正常。
對於諸學文來說,這首歌的難度的確有點太大了,尤其是歌詞中的這些思想內涵,對於這些仍然身處學校這座象牙塔的學生來說,要想準確的表達出來基本上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可惜了啊!
葉梓心裡多少有點鬱悶,他很想把諸學文從舞臺上拉下來自己上去替他演唱。
樂池裡,“白玉蘭樂隊”的幾位樂手已經完全沉浸到了歌曲的演奏當中,這首作品的伴奏是他們今晚演奏得最舒服情緒最嗨的時候。
咚!
兩支鼓棒重重的擊打在最大的一面通鼓上面,與此同時,底鼓也被猛的同步敲響,一聲沉鬱強韌的複合鼓聲像一把大錘一樣,重重的衝擊到了所有人的xiong口,又從xiong口向著他們的內心一頭紮了進去。
所有觀眾都是渾身一震。
咚!
又是一聲。
連續六聲鼓擊之後,黃智健手裡的電吉他經過一路向上聲音尖利刺耳的爬升之後已經攀上了高把位,隨後,在隆隆鼓聲的襯托下,黃智健雙手翻飛開始了一大段吉他solo。
這一段是黃智健專門加上的。
原曲當中,這一段的吉他solo只有短短兩個小節,黃智健覺得非常不過癮。跟諸學文商量之後,他將這一段吉他solo加長到了整整十六個小節,讓他可以盡興的發揮一次。
黃智健站了起來,追光也適時的轉了過來將他的身影照亮。長髮披肩的黃智健完全投入了進去,閉著眼睛只憑自己的感覺進行著即興的創作性solo。在事先約定的和絃走向上,一段段旋律被他隨手奏出,各種各樣的電吉他演奏技巧在他手上輪番出現,點指、推絃、搖桿、上下大跨度滑奏……等等等等,電吉他成為了黃智健思想的一部分,在他的手裡完全聽從他的想法盡情地歌唱著、吶喊著、嘶吼著。
這一段solo讓黃智健感覺酣暢淋淋,也讓葉梓聽得大呼過癮,他的雙手也像黃智健一樣上下翻飛起來,就好像他的手裡也有一把吉他正在進行solo一樣。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