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永遠避免不了的,葉梓還能怎麼樣呢?從此再也不上香江這裡的電視節目嗎?
這當然不可能。
就是以後的華夏大陸電視媒體,也會漸漸向著這個方向靠攏,葉梓要在歌壇、樂壇一步一步向前走那就離不開電視媒體幫著宣傳。
葉梓能做的不是遠離媒體,而是更加小心的跟林立明這樣的傳媒人物進行接觸,進行周旋,在達到宣傳目的的同時,儘可能不讓自己掉進他們設下的圈套和陷阱當中。
這是葉梓一路向上必須承受的代價。
林立明這樣的著名主持和《香江娛樂追蹤》這樣的王牌節目,對於現在的葉梓還是不可或缺的,今天的節目有驚無險,葉梓還大賺了一筆,他和澹臺文慧當然不可能對著林立明橫眉冷對。雙方的利益有很多交融的地方,合作當然要比對抗來得更加合適。
不過這就是澹臺文慧和林立明之間的交鋒了,葉梓只管吃飽自己的肚子,有了經紀人就是這一點最好了。據澹臺文慧後來告訴葉梓,她們倆談得非常不錯,在葉梓的專輯發行前後,林立明答應再讓葉梓上兩次節目,而且都將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
這兩次節目,葉梓這裡只要象徵性的付一點錢就可以了,超不過一千香江幣,意思意思就成。不像這一次的節目,葉梓這邊足足付出了兩萬香江幣的高價,還只能拿到一半的訪談機會。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叫葉梓還沒有在香江成名呢?是讓這個節目是目前最火的娛樂節目呢?等到有一天葉梓真正在香江歌壇成了氣候,那時林立明再想邀請葉梓參加這個《香江娛樂追蹤》,那就輪到林立明反過來花錢、花大錢了。
娛樂圈,就是這麼現實的一個圈子。
……
從第二天開始連續一週,香江大大小小報刊雜誌的娛樂版面上,自半年前三地歌手決賽之後再一次鋪滿了葉梓的新聞。
對於葉梓,這一次的輿論沒有形成一面倒的不好傾向,主流的觀點還是比較中立客觀的,這對於葉梓的專輯宣傳就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開局形勢不錯。
昨晚,葉梓比較遭人詬病的無非就是對前輩不恭。事實上葉梓昨晚就想到了這一點,他已經非常剋制了,從頭到尾沒出惡言,只是到了後面反擊的時候沒有再像一開始那麼畢恭畢敬。就是這樣,他的行為仍然被幾乎所有的記者挑了刺。記者們普遍認為葉梓這樣一個剛剛出道的新人,就算前輩完全做錯了,他也應該客客氣氣的以禮相待,好言規勸,而不應該像昨晚這樣直接衝突。
這種屁話葉梓看過就算,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不過有些觀點就讓人不爽了。
部分記者完全贊同朱漢文的觀點,認為“華夏大陸歌手向香江歌壇大肆進軍”非常不利,應該予以堅決的阻擊,不能讓葉梓這樣的華夏大陸歌手在香江歌壇橫衝直撞。
還有部分記者就更加惡劣。
他們無視葉梓的演唱實力以及電話採訪中評委們對於葉梓的美言誇讚,仍然堅持認為葉梓半年前的獲獎“很有問題”,甚至斷言“華夏大陸的歌手就不可能在香江得獎,除非使用了不正常的手段”等等,“香江歌手優勢論”的嘴臉顯露無遺。
這樣的觀點同樣有人贊同,當然也有不少人反對。
一時間每家報刊都在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因為觀點不同而引**戰的也不在少數,香江娛樂圈因為這場“葉朱事件”一下子變得熱鬧非凡。
在這樣的熱鬧中,事件另一位主角朱漢文肯定也是逃不了的。很多報刊“用心險惡”,他們將“葉朱事件”故意戲稱為“野豬事件”,這對於朱漢文的羞辱意味極其濃郁。當然葉梓的“野”字同樣也不是什麼好說法,只是相對於朱漢文的“豬”字,那可就要好太多了。
除此之外,很多報刊都擷取了朱漢文匆忙離開時的尷尬表情作為報道的配圖,標題也是一個比一個誇張。
《誠報》娛樂版的標題是《副總編因何尷尬?》,這還算好的。跟朱漢文關係密切的《菠蘿週刊》,這一次的題目是《狼奔豕突,副總編潰不成軍》,這就已經有點落井下石了。
還有更過分的,《“野豬事件”真相釋疑》、《佳人有約,朱漢文狼狽離開的真正原因》、《寡人有疾,朱漢文不得不走》、《丟人現眼的副總編》……等等等等,這些標題就有點……太那個啥了。文章的內容更是百花繚亂,記者們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甚至隨意想象,完全沒有證據的瞎說一通。
朱漢文供職的《名報》對於此次事件態度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