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景,每個人的腦海裡似乎都回想起讀書時曾經學習過的那篇著名的文章。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摺積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一道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ps:摘自中學課本《海燕》第一段)
這是多麼神似的描繪啊!
幾隻長笛淒厲的吹奏,便將肆虐的狂風描摹得淋漓盡致;絃樂群和木管組的大段不協和音程,不是那浪花翻湧的漆黑海面又是什麼?烏雲的逼近和壓得越來越低,在低音長號的腳步聲中已經讓每一位觀眾全都聽得清清楚楚。
難道瓦倫丁這個f國作曲家同樣學習過這篇文章嗎?
這個念頭一閃而過,所有觀眾便為吉他所代表的海燕的命運擔心起來。
舞臺上。
葉梓抿緊了嘴唇,腰板ting得筆直,目光凝聚在了一個焦點上面,直視著前方。雖然這樣的動作並不是最標準的古典吉他演奏姿勢,但是他的演奏卻完全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葉梓左手的手型、指法變化看上去似乎並不快捷,但是瓦倫丁在第三樂章中為演奏家設定的高難度障礙在他手裡似乎完全都不存在,每一個單音、每一個和絃、每一個變化都無法讓他感到絲毫的為難。他不需要省略某幾個不太重要音符來降低左手按品的難度,他也不需要簡化某些左手的和絃指法來讓右手的彈奏更加流暢。任何難度在他的手裡都是那麼自然而然的就演奏了出來,讓人似乎感覺毫無難度的演奏一樣,但是如果其他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