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部分(3 / 4)

的市場,支援葉梓的樂評家和記者們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就在“ting葉派”覺得沮喪的時候,6月26日一早發行的《誠報》娛樂版上,刊登了一位葉梓想都沒有想到的香江歌壇著名人士撰寫的署名評論《時代強音——我眼中的葉梓新專輯》,這篇評論正是來自跟葉梓有過一面之緣、後來一直想跟葉梓好好聊一下的香江著名金牌監製歐鼎玉先生。

歐先生的文章一上來就說了以下這麼一段話。

來自華夏申城的年輕歌手葉梓先生的新專輯將於28日正式出版發行,不過根據天文臺的預測,八號風球也將在28日那天影響香江,這可真是天公不作美啊!但是我已經決定哪怕當天就是狂風暴雨侵襲香江,我也會出現在葉梓先生新專輯的籤售現場,為他送上我的一份祝福。

這是作為一個純粹音樂人的我,對另一個純粹的音樂人葉梓先生的致敬。

這樣的文章開頭,立刻旗幟鮮明的表明了歐鼎玉先生力ting葉梓的那種態度。

這篇文章並沒有針對雷米。金的四大論點逐一辯論,而是直接瞄準了雷米。金那篇文章中對於葉梓這張專輯整體構建方面的批判,這是雷米。金那篇文章的核心內容。歐先生站在一位優秀監製的角度,為讀者們具體分析了葉梓這張專輯的整體構思。

文章中說道。

這張專輯的樣碟至今我已聽過不下十遍,葉梓先生成熟而又完美的演唱實力、歌曲製作方面的精益求精我相信大家都已知道,在此我就不再一一贅述。對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張專輯的整體建構,幾乎每聽一次我都會為葉梓先生對於專輯的精巧構思擊節叫好,這些都很值得我們這些從業者學習借鑑。太過專業的東西我就不說了,下面我就從葉梓先生這張新專輯的構思大框架,也就是十一首歌曲的前後安排順序這一點上來為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專輯中的第一支歌曲出人意料,並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首《我等到花兒也謝了》國語版,而是一首歌詞方面極富韻味、旋律創作流暢悅耳的《濤聲依舊》,隨後緊接著的第二支歌曲《晚秋》依然延續了那種濃郁的華夏古典韻味。這樣的開篇別出機杼,非常吸引我的關注。第三支歌曲才是大家熟悉的《我等到花兒也謝了》國語版,在兩支帶有華夏古典韻味的歌曲之後,這樣一首熱門歌曲的出現完全迎合了聽眾已經被前兩支歌曲吊起的胃口。在這裡,葉梓先生選用的是電聲版配器,我注意到他在編曲的時候特別加重了一點鼓的音色,讓鼓聲帶上了更多震撼的低音,配合著葉梓先生完美而又具有爆發力的演唱,讓這首歌曲聽上去異常過癮。

有人說這三支歌曲捏不到一起,是這樣嗎?

我並不同意這樣的觀點。

這三支歌曲的旋律傾向的確明顯不同,前兩支歌曲的古韻更加濃郁一點,第三支歌曲就更富有現代感。但是剝去前兩支歌曲的古韻外衣來看,這三支歌曲其實都是很典型的現代情歌,在旋律上都是一種融合型的創作,前後串聯聽下來完全沒有不協和的那種感覺。葉梓先生在編曲的時候顯然已經注意到了這方面的問題,所以這三支歌曲的編曲思路相當一致,這樣一脈傳承下來,作為聽眾的我當然不會覺得這三支歌曲捏不到一起。相反,我認為這三支歌曲放在專輯的前三首集中推出,足夠讓購買專輯的歌迷第一時間就喜歡上這張專輯。

這樣的先聲奪人做得非常出色,前三支歌曲就已經奠定了這張專輯的整個基調和成功的基礎。在我看來,有了前三首歌曲之後,這張專輯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隨後的兩支歌曲依然是現代情歌的範疇,但是在歌曲的格局上就屬於那種“小歌”,而且歌曲的味道比較恬淡,也沒有大起大落的旋律和節奏。這正像吃過了大魚大肉之後不需要繼續再吃大葷一樣,這種恬淡的小歌正是大餐之後的甜點。

用在專輯裡面,這就是極為合適的過渡,這樣的過渡用來舒緩一下聽歌的節奏那是再合適不過了。

過渡之後肯定就要掀起另一波高chao,第六首歌曲,葉梓先生選擇的是這張專輯裡風格最為獨特的一首作品《江南路上》,說實話我個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歡它!三拍子的節奏、微微搖晃的爵士鋼琴、行進中帶著跳躍的旋律、絲綢一般柔順光滑的兩把小提琴……歌詞與旋律之間、演唱與配器之間的結合都極盡巧妙,在我的觀點中這是一首無與倫比的傑作!

對於一張專輯來講,在聽完五首韻味不同的情歌之後,突然之間的歌曲風格轉換能夠讓人耳目一新,同時這樣的風格變換也能為專輯吸引到更多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