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面的作戰,那種距離幾乎近到無法形容的地步,一枚扯掉了引信的長柄手榴彈,甚至可以在雙方計程車兵之間你丟過來我扔回去的拋動數次,才最終爆炸。而蘇軍士兵配備的專門用來攻堅的火焰噴射器,也必須小心翼翼的使用,因為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從某一扇門內出來的,究竟是德國人還是自己人。
單兵對單兵的作戰打到這個時候,似乎什麼武器都可以用了,負隅頑抗的德軍士兵,甚至將原本用來打坦克的“鐵拳”,都用到來打擊蘇軍步兵了。不過蘇軍士兵也很快發覺了這種武器的妙處,他們在剛剛奪取的陣地上四處蒐集德國人留下的炮筒、炮彈,然後扛著這種東西去轟擊德國人固守的房間。在這種近距離作戰的條件下,一枚反坦克火箭彈發出去,往往就是一聲刺耳的呼嘯,緊接著就是震耳欲聾的爆鳴。在這種反坦克火箭彈的近距離轟擊下,能夠在死的時候還保持著身體完整的人,已經是百分之百的幸運了,至於說活下來,那簡直就是一種奢望。
儘管德軍士兵的抵抗非常頑強,但是失敗的命運還終究會落到他們的頭上。
戰鬥進行到二十七日夜,蘇軍已經攻克了蒂爾花園區內大部分地區,並全面包圍了帝國大廈以及它的外圍建築內務部大樓,而此時仍舊在該包圍圈內作戰的德軍,只剩下不到六千人了,而即便是這六千的兵力,也面臨著食物供給不暢、彈**瀕臨耗盡、傷員眾多等一系列的問題。
在當日夜的七點三十分到八點十分,蘇軍圍攻內務部大樓地戰鬥停歇了整整四十分鐘,在這個時間段裡。蘇軍一方面調動後一梯隊的進攻部隊上前,一方面對兀自在做著困獸之鬥的德軍展開勸降。
四十分鐘的時間很快過去,而德軍也絲毫沒有投降的跡象。從八點十分開始,蘇軍的最後一輪進攻開始了。
這是一場沒有憐憫也沒有妥協的戰鬥,身穿灰色軍大衣的蘇軍士兵佔據了內務部大樓的底層大廳,身著已經分不出是什麼顏色的軍裝地德軍士兵便退到二樓以及地下室,繼續進行著戰鬥。那一道道殘破到搖搖欲墜的樓梯,成為了雙方爭奪地焦點,在嘈雜的槍聲中,不是有人從樓梯上跌落下來。隨即淹沒在成堆地屍體當中。
到當日深夜的十一點鐘,精疲力竭的蘇聯紅軍。終於拿下了國會大廈的最後一道屏障,而就在內務部大樓被蘇軍攻克前的幾分鐘。人類軍事史上最大的一個戰爭策劃者、猶太人心目中最邪惡的一個魔鬼、人類政治制度上最富有傳奇色彩地一個野心家 ̄ ̄希特勒,在經歷了長期絕望的折磨之後,在國會大廈的地下室裡服毒自盡了。
對於希特勒這個戰爭狂人的死,後世有好幾個版本的傳言,而其中最令人信服的就是兩個:其一,自然就是說希特勒之所以自盡,是擔心將來落到蘇聯人手裡。對於他來說,那將是一場災難,因此,他地自盡也就順理成章了。其二,則是說希特勒並非自盡,而是被迫服毒的。其原因無非是為了讓這個戰爭狂人揹負下所有的責任。幾年地對外戰爭,曾經強大的德意志第三帝國迅速的土崩瓦解,而在這個過程中。數百近千萬的德意志男兒殞命殺場,這個對國家、對民族的巨大罪責,需要有人來承擔主要責任。這個責任由誰來背最合適?毫無疑問,就是希特勒。同樣的,在這數年的戰爭中,德國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無論是蘇俄還是英美,抑或是眾多淪陷德國大軍鐵蹄下的歐洲諸國,真可謂是傷亡慘重、損失不可計數。這個責任也要有人來承擔大頭,這個人是誰?當然還是希特勒。因此,為了避免這位元首在戰後的審判中胡言亂語,惹得大家都不得消停,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讓他提前死掉。這第二種說法聽上去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是保持這一看法的史學家們有他們自己的依據。根據蘇軍繳獲的重重資料顯示,希特勒在自盡前的最後一分鐘,立下了他的遺囑,在這份遺囑中,他選擇鄧尼茨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以繼續同英美蘇抗爭。與此同時,他也近乎是歇斯底里的認為,柏林是不可能被蘇聯人攻佔的,儘管這些低賤血統的高加索人此時佔據著上風,但是隻要忠於他的海因裡希、溫克帶領德意志大軍趕到,那麼柏林的危機將會徹底解除。試想一下,如此一個近乎到了瘋狂境地的人,而且還是在對自己的部下抱有絕對信心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會無緣無故的自盡了?
這是一個迷,永遠也解不開的迷。
不過無論這個謎如何的難以破解,如何的誘人探索,在二十七日夜,蘇軍最後進攻國會大廈的時候,都沒有人會去考慮它。希特勒所深深信任的海因裡希、溫克,都不可能進入柏林了,就在此前的一天,這兩位將軍已經率部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