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3 / 4)

小說:二戰風雲 作者:緣圓

他們走過楚思南的面前時,都無一例外的停下腳步,向這位來自異國的方面軍軍事委員,送上一個無比標準的軍禮。那場面,就如同是楚思南在檢閱自己無比忠誠的部隊一般。

盧科昂基站在楚思南的身後,親眼目睹了剛才所發生的一切,這令他禁不住心生感慨。且不論楚思南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是盧科昂基卻能夠肯定,如果僅僅是為了收買人心的話,那楚思南剛才所作的,就已經相當到位了。

盧科昂基所作的斷定,絲毫沒有出現偏差,自布拉耶夫斯基一戰之後,巴季茨基這位在整個二戰中功勳卓著,領受過無數面獎章、勳章,並最終被授予元帥軍銜的將軍,就成為了最早,同時也是最忠誠的一名“楚系”統兵元帥。他,包括他所領導的39集團軍(近衛二十七師後來擴編為近衛二十七步兵軍,其後,又相繼融合其他一些部隊,構建成為了北方面軍第三十九集團軍。),無論在多麼艱險的政治環境下,都始終如一的站在支援楚思南的一邊。在二戰結束後,蘇聯政局的大規模變動中,數個政治集團的政客都力圖拉攏這位脾氣暴躁但是卻兵權在握的元帥,卻始終未能成功。對那些為了拉攏自己,而詆譭、構陷楚思南的人,矮個子的巴季茨基只會說相同的一句話:“真希望你能把這些評價楚帥的話,放到我的二十七軍中去說一次,如果你能安然無恙的從那裡走出來,那我以及我的部隊,就會堅決的支援你。”

有人說楚思南之所以能夠得到巴季茨基的絕對效忠,就是得益於他在這次布拉耶夫斯基戰役之後,所採取的卓有成效的收買人心手段。不過這可是有些冤枉楚思南了,他在這時根本就沒有考慮到要收買誰的人心,他唯一考慮的就是二十七師作戰時那種一往無前的軍魂。當然,他也考慮了一些別的,那就是他知道巴季茨基這個人不簡單,熟知蘇聯歷史的楚思南,知道這位矮個子師長在戰後的蘇聯所處的重要地位。他也許沒有把握多麼了不起的大權,但是扼守莫斯科北方門戶的莫斯科衛戍軍區,卻是在巴季茨基的一手打理下組建起來的,而他所統帥的三十九集團軍,更是戰後蘇聯的一支王牌集團軍。

對於這樣一個人物,楚思南心中有一種親近的**,而對這算不算是收買人心,楚思南自己無從知曉。

第十二章 歷史的大改變

雪越下越大,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而隨著這紛飛的大雪,氣溫也在急速的下降,楚思南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從昨天午夜到現在,氣溫至少下降了近十度。

楚思南帶著他的警衛班,在剛剛由三十師接防的兩號陣地上,做了一次簡單的巡視。在那密密分佈、深及一人的戰壕裡,三十師的官兵披著各種各樣的毯子,圍攏在一堆堆的篝火旁取暖,那些臨時由布拉耶夫斯基市民中徵集來的取暖物資,想來能夠讓他們抵擋一段時間的嚴寒了。

楚思南漫步到陣地的最前沿,站在一個臨時搭建起來的射擊踏腳上,放眼朝對面的德軍陣地望去。雪實在是太大了,雖然雙方的陣地相隔不過數百米的距離,但是此事楚思南能夠看到的,除了白茫茫的一片之外,就再沒有其他了。

在這樣的能見度環境下,敵方的航空隊根本就沒有出動的可能,這樣一來,北方面軍在東西兩線上的進攻,就應該容易開展得多了。不過同樣也是在這樣的能見度環境下,敵方也很容易實施偷襲式的突圍作戰,看來有必要提醒三十師的指揮員,不要麻痺大意,被遭受圍困的德軍師打一個錯不及防。

“楚思南同志,我們還是離開這裡吧,”盧科昂基見楚思南輾轉在前沿陣地上,久久不退下去,忍不住上來說道,“這裡離敵人的陣地太近了。”

“嗯,”楚思南應了一聲,然後突然問道,“盧科昂基同志,你說在這種環境下,楚在我們包圍中的德國人指揮官會想些什麼?面對如此的嚴寒,他們沒有必要的後勤補給,卻也不奮力的突圍,這可是很不尋常的事情。”

“依我推想,”盧科昂基想了想說道,“大概是德國人抵受不住這樣的嚴寒,所以暫時性的放棄進攻了。畢竟這次的寒流來的太猛烈了,你看看現在的情況,如果沒有必要的防護措施,士兵甚至連槍械都沒法觸控,會被凍傷的。按照你之前的推斷來看,被咱們包圍的德國人,顯然沒有足夠的後勤補給,所以他們在這個時候發動攻擊,是有很大困難的。”

楚思南點點頭,他贊同盧科昂基在這方面的判斷,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楚思南又感覺這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畢竟他對德國人的戰鬥意志一直很欽佩,他們或許正在面臨困境,但是如果說為了這些困境,他們就會放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