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楚思南這位兄弟訴了一番苦。而透過這番通話,楚思南也對前線的情況有了一個大其概的把握。
原來。吉爾尼洛娃在遞交的情報中所談及的問題,也並非全是不著邊際地構陷。其中還是有相當一部份是真實的,那就是朱可夫指揮地部隊。的確在前線遭遇了某種程度上挫敗,只不過這種失敗並沒有吉爾尼洛娃說地那麼嚴重。
在突破了德軍的尼斯河防線之後,朱可夫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快速向柏林近郊地域實施推進,同時,部隊在行進的過程中,採取機動靈活的作戰戰術,又先後擊潰了德軍數道臨時組構起來的防線。面對這一不利的局面。德軍地指揮層顯然也意識到了一點,那就是將原本已經處於弱勢地位的軍隊投入到一馬平川的城外,去同士氣正盛且裝甲部隊規模龐大的蘇軍硬撼,顯然是非常不明智的,除了單方面的消耗自己僅存不多地有生力量之外,這樣的做法沒有任何其他效果。正因為如此。德軍方面開始改變戰術,放棄地形位置並不十分有利的防線,大軍開始快速向柏林近郊地區集結。其中地一大部分甚至撤入城中,以期利用城市的建築為依託,同進犯的蘇軍做最後的殊死搏鬥。
沒有了沿路德軍的瘋狂抵抗,朱可夫兵團在向柏林近郊地域的挺進中開始變的順利,不過非常可惜,這種順利並沒有持續多久。當蘇軍的大批前鋒部隊進抵柏林近郊的時候,橫亙在他們同柏林之間的最後一道防線,阻住了前進的道路,而這道防線就是德軍的澤洛高地防線。
澤洛高地,柏林到尼斯河之間德軍的最後一道城外防線,在它的後面,就是柏林市區,在澤洛高地以東的蘇軍陣地上,中遠端火炮甚至可以對柏林東部市區構成覆蓋性的打擊。像這樣一個重要的戰略性防禦地點,德軍是不可能不重兵佈防的。
再看蘇軍一方,在突破了尼斯河、東奧德河防線之後,朱可夫、梅列茨科夫、羅科索夫斯基三位統兵將領雖然表面上不說,但是實際上卻都在暗中較勁。做第一個指揮軍隊攻入柏林的將軍,這個包含著巨大榮耀的誘惑,就像是一百雙無形的爪子,無時無刻不在抓撓著三位將軍的心。
這世界上終究不存在什麼聖人,只要是個人,就會有自己的弱點。像這三位統兵一方的大將軍,他們或許不會把金錢、權力放在眼裡,但是一旦涉及到名譽這種虛無縹緲但是卻又實實在在的東西,他們同樣也會在一瞬間變得毫無顧忌。
就在這種情況下,朱可夫所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挺進到了柏林近郊,而在三支方面軍中,他的先頭部隊是推進速度最為快捷的。
一月二日,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的先頭部隊近衛第八集團軍主力進抵澤洛高地防線,在隨後兩個多小時的戰鬥中,該集團軍以密集的炮火為先導,以裝甲部隊同步兵的協同衝鋒為主要進攻手段,先後突破了德軍設在該高地“外層防禦圈”的兩道防線。但是當該支部隊的進攻抵達德軍最後同時也是最為牢固的一道防線時,他們迅猛的進攻被德軍頑強的抵抗有效的遲滯下來。在那崎嶇不平,甚至堪稱是陡峭的防禦陣地上,大部分由老人和孩子組構起來的德軍防禦部隊,或利用較為集中的猛烈火力,或利用隱蔽良好的據點,頑強的狙擊著蘇軍的進攻。
近衛第八集團軍的後續進攻持續了將近六個小時,從二日上午十點開始,直到下午近五點中,他們不間斷的發起了十餘次衝鋒,但基本沒有任何收效,澤洛高地的最後一道防線,仍舊牢牢的掌握在德國人地手裡。
六個小時的不間斷進攻,近衛第八集團軍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百餘輛坦克被擊毀,萬餘名士兵殞命塵沙,在那或狹小的走道、或傾斜的山坡上,到處都是被擊毀坦克的廢墟以及士兵的屍體。
澤洛高地的戰況,令已經處在絕望境地的德軍指揮層精神一振,柏林城內的廣播中,到處都在宣揚澤洛高地地偉大勝利,就彷彿是這道高地真的將要成為蘇軍地“滑鐵盧”一般。為了繼續保持這一難得一見的勝利,柏林方面改變既定戰術,從早已捉襟見肘地兵力中。抽調出整整兩個預備隊師,增援到了高地的防守中。
與德軍的反應相反。近衛第八集團軍在澤洛高地的折戟,令朱可夫大為惱火。他親自下達命令,讓處在後翼位置的第四十七集團軍、突擊第三、第五兩軍以及坦克第九軍加快速度向前推進,務必於三日凌晨時分抵達澤洛高地前沿並立刻投入戰鬥。同時,還命令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的直屬航空隊與三日凌晨全體出動,對澤洛高地實施大規模的轟炸。
就這樣,幾個小時之後地三日凌晨,蘇軍冒著夙夜飄落的大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