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2 / 4)

小說:二戰風雲 作者:緣圓

至忍不住在眾多將軍的面前失態的雀躍而起,這個訊息對他來說,實在是渴盼的太久了。

七月二十日下午六時整,莫斯科克裡姆林宮發言人對外發布公告,公告聲稱:“蘇維埃加盟共和國英勇的紅軍,已經在一個小時前,成功在日本北海道登陸,並殲滅日軍宗谷灣一線守軍四萬七千餘人……這絕不是一場戰役的,相反,它只是這場戰役的開端……我們不接受日本政府任何有條件的投降……我們的目標是東京……”

第十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當蘇聯紅軍在日本本土的北海道成功登陸的訊息傳開之後,英美盟軍方面迅速作出反應,就在九月二十一號上午,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會山發表演講,他向全世界宣告,自從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美利堅合眾國所開展的,針對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全面反擊,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而今,隨著一系列戰役的結束,美軍已經佔領了包括臺灣、沖繩在內的臨近日本本土的重要島嶼,與此同時,日本軍隊的有生力量,已經在美軍的打擊下變得殘破不堪。在這種情況下,美軍旨在登陸日本本土的戰役,也到了最後發起的時間了,因此,羅斯福以美國總統的身份宣告,在今後亞洲的作戰中,盟軍應該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推進日本本土的最後作戰,以求儘早結束在亞洲地區的戰爭。

羅斯福這一篇看似在釋出作戰宣言的演講,實際上包含了三個方面的意思:第一,那當然就是最基本的含義,即美軍將會在其後的一段時間內,發起對日本本土的進攻戰役;第二,他在提醒蘇聯政府,亞洲的日軍實力並不是他們蘇聯人單獨打垮的,至少在殲滅日本聯合艦隊方面,美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三,羅斯福是在提醒蘇聯,“盟軍部隊”應該注重合作,而這份合作不僅僅體現在戰場上,還應該體現在由戰爭演化來的利益分配上。蘇軍目前在日本本土突然實施的登陸作戰,顯然違背了這種合作的最高定義基準。

其實,按照美國政府最初地戰略打算。登陸日本本土的戰役,是根本就排除在作戰計劃之外的部分。在亞洲戰場的一系列戰役中,美軍無疑是承受了巨大傷亡代價的,日本士兵近乎是歇斯底里的戰鬥意志,讓美軍計程車兵大感頭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發起登陸日本本土的戰役,那麼毫無疑問,美軍將會承受更為慘重的兵員損失。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對發起登陸日本本土的戰役,還有一項很重要地顧慮。那就是這場戰役一旦打響,那麼在遠東陳兵上百萬的蘇聯。將勢不可免地加入戰鬥。而一旦這種局面出現,那麼按照蘇聯人的貪婪。在日本謀求進一步地利益,將成為了他們的下一步打算。

為此,按照美國政府的打算,他們決定放棄進攻日本本土的計劃,轉而利用其他一些手段,迫使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無條件投降。而這些手段,就包括持續向日本本土的外圍地區發動攻勢。在壓縮其生存空間的同時,給日本政府製造軍事上前所未有的強大壓力。與此同時,利用大量地空襲,對日本本土實施高空打擊,消磨他們的作戰意志。

正是出於這一點考慮,從拿下了臺灣之後。美軍便開始利用其艦載航空兵的力量,對日本本土實施了持續數個月的不間斷轟炸。

由於在戰略出發點上的不同,美軍的空襲同蘇軍地空襲完全不同。他們不選擇重要的軍事設施為轟炸目標,而是主要轟炸日本本土的大中城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最根本上動搖日本全民地作戰信心。

在這種空襲思想的支配下,持續了數個月的轟炸令日本損失慘重,美軍前後將多達三十餘萬噸的炸彈,傾瀉到了日本的國土上。可多少令美國人感到幾分鬱悶的是,儘管日本在空襲中損失慘重,日本國內大中城市有百分之五十在這場規模空前的空襲中被毀,但是他們仍舊沒有打算放棄武器,最後無條件投降。而偏偏在這個時候,蘇聯人在日本北方登陸成功了。

“絕不能讓蘇俄人搶走一切,我們已經在某些方面落後了,因此在這最後的關頭,我們有必要迎頭趕上去。”羅斯福的一番講話,最終導致了美軍在日本九州鹿兒島登陸戰役的爆發。

鹿兒島登陸作戰的最初發起時間,為七月二十五號凌晨,也就是蘇軍成功登陸北海道的第五天。同蘇軍的登陸作戰比起來,有著強大航母編隊為依託的美軍,顯然在登陸戰上更有效率。為了能夠一鼓作氣拿下鹿兒島地域的主要登陸場,美軍調動了龐大的陸軍、海軍部隊,其總兵力多達七十萬。在搶灘登陸戰役中,擔任地面進攻任務的,是陸軍中將巴克納所指揮的第十集團軍的七個師,外加海軍陸戰隊的第一、第六兩個師,總兵力約達二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