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完全失控,各方面的指揮官已經喪失了基本地判斷力。從而導致了整個戰場指揮的混亂。
就在蘇軍從數個方向對西里西亞工業區進行大範圍包抄地時候,為支援維斯瓦河、奧德河防線而匆匆趕來的四十個由新兵組成地步兵師。姍姍來遲,不偏不倚、不早不晚的撞進了蘇軍正在佈置的大口袋,從而一頭扎進了死亡的深淵。這是最悲慘的四十個步兵師,他們前進的速度太“快”了,而他們的後勤補給部隊前進地速度,則要更“快”一些。以至於當他們發覺自己已經被蘇軍包圍之後,竟然沒有足夠的彈**來維持上兩三天的戰鬥。其中過半數計程車兵,竟然只配發了二十餘發子彈,大量的火炮,則沒有配備足夠的炮彈。
而同德軍比起來,此時地蘇軍部隊儼然已經完全成熟了,尤其是後勤補給方面。蘇軍的能力更是提高到了一個德軍無法企及的高度。
就在這一場戰役中,承擔著後勤補給任務地蘇軍部隊,近乎完美的完成了任務。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僅僅是在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內,後勤補給部隊的運輸量就達到了923300噸,各方面作戰部隊,在戰役發起之初,炮兵部隊的彈**量高達三到四個基數,汽油、柴油四到五個基數,航空燃料十四到十五個基數,士兵給養始終保持在二十到三十個日份。
“俄國人的進攻,以前所未有的威力和速度發展著,很清楚,他們的最高統帥部完全掌握了組織大量機械化集團軍進攻的技術。在維斯瓦河和奧德河之間所發生的一切是難以描述的,歐洲自羅馬帝國滅亡後,還沒有發生過類似的情況。”針對蘇軍在這場戰役中後勤部隊的完美表現,德**事歷史教科書上做出瞭如此評價。
到十月底,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蘇軍解放了波蘭全境,同時擊潰了二十五個德軍師,全殲了三十五個德軍師,通往柏林的通道被全面開啟,同時,德軍在東線的主要主力已經完全灰飛煙滅。
就在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奧德河戰役正式展開的同時,蘇軍在中路地區、南路地區同樣也在發動攻勢。十月初,以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第三方面軍為主力的蘇軍中路部隊,正式發起了對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攻擊。以弗里斯那為指揮官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無力抵抗,被迫向後方轉移,企圖返回奧地利境內再次組織防線。
但是,德軍的計劃被以朱可夫為首的蘇軍東線指揮部看破,於是在朱可夫的指揮安排下,剛剛完成對羅馬尼亞、南斯拉夫進攻的原蘇軍草原方面軍快速向被西北挺進,在不到一週時間內,擊潰了奧地利南線的德軍F集團軍群主力,從而在南線截斷了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西進的道路。
與此同時,烏克蘭第二方面軍主力開始向西挺進,先是粉碎了德軍在小喀爾巴阡山倉促組織起來的防線,繼而強渡摩拉瓦河,從北面突入奧地利境內,截斷了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后撤的道路。
蘇軍的快速進攻,徹底打亂了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戰役安排,並直接陷入了被全面合圍的巨大困境。
到十月中下旬,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撤退到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附近地域,而蘇軍也隨即完成了對維也納的全面合圍,近二十萬德軍困守孤城,最終於十月底被迫向蘇軍投降。
兵敗如山倒,這句話如今充分的體現在了德軍的身上。從一九四一年,希特勒下令對蘇聯發起大規模的進攻以來,歷時三年,德軍在東線先後投入的數百萬大軍,幾乎全數被蘇軍殲滅。此消彼長,隨著戰事的推展以及東線德軍被一步步的削弱,蘇軍在西線的兵力卻是一步步擴大,而隨著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的光復,大批原屬各國的抵抗力量加入進來,進一步充實了東線盟軍的力量。
在維也納戰役結束之後,蘇軍以及東歐各國的盟軍兵力已經超過了七百萬,其中,僅僅是南斯拉夫鐵托領導下的民族解放軍部隊,就有將近六十萬。
就這樣,在進入十一月份之後,以朱可夫為首的蘇軍東線指揮官們,認為對德軍的最後一場戰役:進攻柏林的戰役,已經具備了正式發起的條件,因此,在朱可夫從莫斯科返回西部前線之後,戰役的前期準備工作,便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第十九章 兵徵城下
攻克柏林的戰役,這注定是對蘇軍所有將領來說,都充滿誘惑力的戰役,毫無疑問,無論是誰,只要在這場戰役中有著出色的指揮表現,那麼他的名字,就將和這場戰役一同載入史冊,永遠的被世人所牢記。
朱可夫也是人,他也希望自己的名字為後人所牢記,也希望自己能夠被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