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2 / 4)

津的動亂作為藉口,要求中國出口先進武器和轉讓最新技術。法國公使格倫在青島得罪了柴東亮;正在懊惱之際,卻偏偏死了個領事。格倫公使頓時情緒大振,以苦主的身份理直氣壯的要求中國政府出口最新式武器,以彌補法蘭西共和國受傷的心靈。

顧維鈞冷汗淋漓;幸好是青島之戰中,中**隊表現出了強悍的實力,令列強不得不正視;同時也想拉攏中國加入己方,算是有求於中國,再加上歐州戰火漫天分身乏術。否則的話;沒準八國聯軍都組織起來了;那真是國家、民族的大不幸!

以愛國之名行害國之事,將法異視為無物;真是莫大的悲哀!

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竟然變成了義和團;不得不說民國初年的教育是相當失敗的!

批閱完了公文;天已經黑了,柴東亮泡了一杯咖啡.揉揉發脹的眼睛長舒了一口氣。

喝了兩口咖啡,柴東亮悠閒的把腳翹在了辦公桌上,半躺半坐在白色真皮椅子上。自打來到北京,他的心情就沒怎麼好過。

柴東亮一向很不喜歡北京,首先是骯髒狹窄的街道;每當看見街頭濁水橫流黃白之物遍地,行人掩鼻而過的景象,他就恨不得乾脆用推土機把北京城都推平。穿越之前,看到那些強拆的事情,柴東亮就怒火中燒;但是當他自己掌握了絕對權力之後,看到殘破的北京城,也油然升起了將整個北京拆平;重新建設一個漂亮、乾淨的新城市的衝動。

北京的骯髒和破敗還不是最令他難以忍受的;更令他討厭的是,北京城數百年帝都;人們習慣了圍繞權力旋轉;人人都想當官。官員成為整個社會的中心,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就沒有絲毫的平等概念。

這令在二十一世紀和在安慶、蕪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柴東亮很不習慣。二十一世紀固然也是權力等級社會;但是起碼的社會組織結構還是正常的,安慶、蕪湖、上海這些臨海、臨江的城市;工商業相對比較發達,不少商人還都有紅頂子。可是畢竟在商言商,除了當鋪的朝奉之外;還有哪個行業的商人敢對客人擺一張臭臉的?

安微、江西的中學生各個曬的黑漆麻烏,但是眸子清澈如水,而且各個像牛按般健壯;但是卻對制度非常尊重;街上幾乎看不到橫穿馬路的景象。江準的老百姓覺得將孩子送到技工學校學習手藝是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技工的工錢比公務員還要高一截;有什麼丟人的?而且在柴東亮的潛移默化之下,江準的年輕人有一種大機械崇拜;覺得開飛機、拖拉機、載重豐車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一旦有了這樣的職業,媒婆就能踢爛家裡的門檻。大學裡的學生,學習商業和工業的遠遠超過願意當官的;江淮的精英人物中,第三流的才願意去考公務員混一口清閒飯吃,有點本事的都想辦工廠、當買辦。

北京則恰恰相反,中學生白暫贏弱手無縛雞之力卻又牛氣沖天.信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那一套;除了考大學留洋之外對其他的出路不屑一顧,讓他們當技工比讓母豬上樹還難,大學生則喜歡誇誇其談沒有半點實際;指點江山說的頭頭是道,但是真正的學問就是麻繩穿豆腐,提都不要提!

他們對於國家急需的建築、工業、化學、物理等實用學科沒有半點興趣,唯一的想法就是出將入相,似乎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下九流。哪怕是學習理工科的也是滿嘴的跑火車;口號喊的震天響但是學業卻沒有多大的長進。各大大中學校老師、教授中充斥著從日本歸國的留學生,這些人在日本多年卻幾乎沒幾個人會說日語的,學業更是一塌糊塗,在柴東亮看來.這些人當老師簡直是誤人子弟。但是這些日本歸國的留學生,講起革命理論倒是振振有詞;似乎辛亥革命就是他們發動的一般,煽乎的青年學子熱血,拿他們當革命道路上的指路明燈。卻根本沒有人在意革命中那些死去計程車兵和無辜百姓;彷彿這些人天生就是該為精英送命的炮灰。

如果沒牟這些當老師的胡說八道,學生們也不會腦殘到衝擊在京的外國公使館和各地的領事館。

柴東亮見過的北京大學生;總覺得這些人

如果再提個鳥籠子.演清末的八旗大爺都不用化妝n

不單單是北京,事實上整個北中國的大城市都是如此,充斥著一股中世界的陳腐味道;哪怕是民國換了大清;都沒有半點變化。

柴東亮感覺,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智商和庚子年的義和團沒什麼兩樣,而更缺德的是慫恿他們去送死的那些人!

其心可誅!

但是柴東亮對這些人還真的沒有什麼辦法,兩萬多日本歸國學生;把持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