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浩蘭不安輕輕攪動手裡的帕子,面對百里採緒的發難,相對之下,顯德相當地無力,
“臣妾……”
“皇上正值春秋鼎盛,當然也更不可能太早決定儲君;是否會有同七王之亂一樣的事兒很難說,你也別刻意再向哪個皇子示好、甚至是偏向哪位皇子妃了!這事兒,別說哀家不答應了,就是皇上,也不可能眼睜睜看你這麼做的!天家本無情,你若想要有護犢之情,那麼根本就不可能會有成為一國之母的胸襟與氣勢的一天!”
每個人有每個人做人處事的方式與態度,百里採緒的出身與面對的狀況,造就了她凡事因冷算計與無所不用其極的性格;但呼延浩蘭卻是不同,她雖然有趕上戰爭,但卻沒有當初百里採緒與先皇們,所必須面對的那般險峻的局面。在處事上,呼延浩蘭更偏向柔和與包容,以曲折的方式做處理──兩相比較之下,百里採緒當然會看她不順眼。
但身為婆婆和媳婦,太后與皇后,呼延浩蘭所能做的就是順從與聆聽的份。表面是上需要做足虛心求教的樣子,但私底下,她再怎麼弄,百里採緒也絕對不會橫差一手。
“是的母后,臣妾會仔細記住的!”呼延浩蘭微微彎身,對著百里採緒說道。
“你想要怎麼平衡李家在後宮的地位,哀家不會管。但四月初六之前,哀家想看到一切都能塵埃落定。”
“但墨三娘子呢?您不是想要一幅她所畫的輿圖,這麼一編排下去,是死是活都是得看她自己的造化的……四月初六更是您的笀辰,這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