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回家的時候,來將軍是知道這件事的。他若不向來將軍稟報,私自回家等於是逃兵,而逃兵在隋朝是要殺頭的。
來將軍派了一支隊伍隨著秦瓊一同回到齊郡,給他的母親奔喪。為此還有許多人不樂意。說秦瓊功勞並不大,為何派人到他家中弔孝。
來將軍說,你們不知道啊,秦瓊此人是個大忠大孝之人,將來的成就一定在我之上。絕不能看他現在的成就不大而輕視他。
但他派一支隊伍到齊郡以後,秦瓊卻不讓他們回去了,而是留在齊郡幫助張須陀共同對抗盧明月。
此時,張須陀也得到了秦瓊母親病喪的訊息,親自來到秦家,把自己當成秦瓊的朋友,對秦瓊的母親執下禮對待。自然而然的第二次見到羅士信。
張須陀第一次見到羅士信時,是李棟攻破章丘縣以後。
當時李棟想讓羅士信跟著張須陀參加府兵,張須陀以羅士信年齡太小拒絕接收他。現在,盧明月攻打齊郡,正在用人之時,張須陀一方面是看重李棟的面子,一方面也是正在用人之際,也就不再拒絕,讓羅士信做了自己的執衣。
執衣便是勤務兵之意,並不是真正的府兵,只是隨軍喂個馬磨磨兵器等打個雜活的小兵。
雖然這樣,羅士信也非常的高興,畢竟穿上了大隋的府兵裝,就成為真正的府兵了。
而李棟也是知道的,盧明月這一仗,表面是張須陀打贏的,其實還是羅士信勇冠三軍才起到奇異的效果。(未完待續。。)
第182節:英雄小試刀
張須陀率領李棟、秦瓊、羅士信等小將正在為對決盧明月磨刀霍霍時,北海郭方預聚眾三萬,攻城掠地,風頭強盛。隨後他又聯合一些叛軍,還曾謀劃和盧明月聯手,一起合圍北海郡,試圖一舉拔下,好作長久之計。
得到斥候報來訊息,齊郡上下一時俱為震驚。
北海郡位於齊郡向東偏北方向,兩郡為鄰居關係。如果北海被叛軍攻破,齊郡就汲汲可危了。因為正北方的盧明月還虎視眈眈之中。
盧明月和郭方預二人聯手,成犄角之勢對齊郡發起猛攻,張須陀勢必兩面作戰,疲於應付。何況盧明月陳兵十餘萬,比齊郡的陣勢更為強大。
得到訊息以後,李棟也在極力思考,如何才能避免兩面作戰。如果避不開,又如何有效應對兩面作戰,必需將齊郡三萬兵馬分成兩部分的殘酷現實。思來想去,李棟認為必需避開兩面作戰的泥潭。
以齊郡三萬兵馬迎戰盧明月已屬步履維艱,還敢將三萬兵萬分成一萬或二萬迎敵?形勢逼人,必需搶在郭方預與盧明月聯手之前發起攻勢。趁其不備,打郭方預一個摸手不及。
也只有這樣出拳,才能將郭方預連根拔起,解除後顧之憂,可以騰出手來,全力對付盧明月。
李棟把自己的想法向張須陀建議以後,張須陀也認識到了形勢的嚴峻性。長嘆一聲道:“我並不是沒有預料到這一層,而是兵力實在太少。縱使對付郭方預也是捉襟見肘的。”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取勝的關鍵在於帶軍將領。兩軍交戰以前,兩軍將領首先要交手。戰敗對方的一軍,將會大大的鼓舞士氣。如果能將對手生擒活拿。當場殺傷或殺死,對方士氣軍心必定大亂,丟盔棄甲逃跑者有之,一蹶不振者有之,倒戈投降者有之。
因此,冷兵器之戰,既在士兵的多寡。也在帶兵將偌的勇猛和計謀上。
羅士信力大無窮,又勇猛無比,如果能讓他引軍出戰。必將有意料不到的奇異效果。還有秦瓊,也是萬夫不擋之勇的虎將,只要二人願意效力,拿下郭方預並不困難。
李棟便向張須陀建議讓羅士信和秦瓊二人引軍出戰。
張須陀一揮手直接拒絕了李棟。張須陀之意。秦瓊剛剛奔喪完畢。心情悲傷,恐怕無力應付交戰之事。
還有羅士信,年齡只不過十四五歲的樣子,雖然他身體強壯,有幾分蠻力,可他以前從來沒有上過戰場,對兩軍行兵作戰之事兩眼一抹黑。張須陀一生從未打過敗仗,就是因為用人得當。排程得當,謀略恰到好處。當然不會把這等重要的事交給一個愣頭青。沒有一丁點作戰經驗的小毛孩子。
兩軍交戰不是小孩子過家家的遊戲,不行可以再來,又不損失什麼。那是血淋淋的現實,打仗是要死人的,每個府兵身後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命根,能減少損失便絕不能急功冒進。與其任用不當導致失敗,還不如繼續與盧明月和郭方預對峙,直到尋到合適的應對方法,穩妥的方法再出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