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2 / 4)

小說:竊唐 作者:塵小春

底,還是他一有投降之意便接納。”

“議完以後,由於老將軍給孤稟告就是了!”

來護兒得到了李棟的暗示,怕別人搶了先,第一個站出來表態:“末將以為,應該以和為貴。時間已到八月末季,天氣漸漸轉冷,季節已經不允許我大隋府兵再與高元對峙下去。而和不僅可以結束長久以來的征戰,還可以收兵回長安,以攘內亂。”

宇文述聽了來護兒的說法,向前一站喝道:“本將不同意這麼辦!百萬大軍,千里奔襲,無果而返,只為天下徒增恥笑耳!必需拿出攻打遼東城的勇氣和決心,將平壤一舉攻下,血腥屠城,絕不能心慈手軟!只要拿出使敵軍膽寒的決心,才能永遠鎮壓不服從大隋的欲丶望。不然他們將來還會捲土重來!”

“戰?”來護兒冷笑道:“大隋府兵困城已近月餘,各種辦法都使盡了,也不見有顯著的效果。請問宇文將軍,憑何以戰?憑你的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可以一戰麼?”

宇文述的嘴唇當時就被氣得一碰一碰的,哆嗦道:“難道在薩水城一敗,來將軍被敵軍嚇破了膽量,才有這等喪氣的投降之舉的麼?”

來護兒這下子也被氣得直抖嘴唇,被人揭了老瘡疤了嘛!

楊廣坐在龍椅上聽他們二人鬥嘴都被氣樂了,一笑道:“兩位將軍先不要聒噪,聽一聽於老將軍的中肯之言再說。”

於仲文老成持重,一直沒有表態,楊廣一發話,他就不能不說話了。

往前站了一站,衝楊廣施一禮道:“末將的意思是,且戰且望。能戰是戰,能降則降。要隨機應變,而不能固守成規,失了先見之明。”

宇文述一聽,又不樂意了,喝問道:“於老將軍,請問什麼時間適合一戰?什麼時間又合適接受投降?萬一時機擷取不當,該接受投降的時候你偏與敵血戰,該血戰的時候你卻犯了接降的心思。這樣以來,致使戰機貽誤,造成的損失,由誰承擔?”

楊廣聽到於仲文的見解時,眼睛一亮,說道:“此議孤認為非常妥當!戰場上便是這樣,瞬息萬變,不能守著一成不變的計劃,變才能通!”

於文述見楊廣發話了,這才不言語了。心中卻在懊悔,今天這情況有點怪,,人人都顯得比我聰明幾倍。

楊文又道:“那接下來就再議一議,高元投降以後,由誰來鎮守平壤,為孤守護這極北的大門!”說完,意味深長地瞟了一眼站在無人角落裡的李棟。

“末將有請上奏!”宇文述一見機會降臨,驀地上前施禮稱道:“某舉薦一人,一定是最合適的人選!”(未完待續。。)

ps: 三更到,各種求!謝謝

第149節:殺的就是你

宇文述推薦的人,是一個能力平平的文官。

楊廣聽後很不滿意,一擺手說道:“再議!”

宇文述推薦的文官,二人私交很好,他私下是想安排兒子暗中坐享其成,搖身變成高句麗真正的掌權人。於仲文對他的心思摸得透透的,當時也不明說,只拿出自己的看法,說道:“本將以為,攻打高句麗中,誰立功大,最有頭腦,鎮守平壤最適合。”

於仲文意指李棟在遼東之戰鼓舞了士氣,圍攻平壤又獨闢蹊徑,向楊廣獻出和為貴的策略。功勞當在眾人之上,是真正的運籌帷幄,決勝於戰場。

李棟雖然沒向他透露,以和為策是他的注意。但李棟傳旨時,於仲文長篇大論的訊問,已探知了**。

宇文述自然不同意於仲文的安排了。因他根本沒有舉出具體的人來。宇文述便拍馬屁稱道,攻打高句麗過程中,聖上楊廣功勞最大,全軍上下無人能及。但楊廣卻不親自鎮守,長安洛陽一大堆事務,還等著他去處理。

於仲文道:“既然宇文將軍也知道聖上不能親自鎮守,還說出此番話來,豈非曲解本將之意,自找沒趣?”

宇文述當時被臊得無言以對。心想,今天很奇怪啊,人人都揣摩出聖意,獨我落單,遭這個奚落,再遭那個反駁。難道黨雨錢向他們透露了訊息,獨獨不理睬於我?便向李棟投以疑惑的眼光。

李棟站在無人的角落,對帳內激烈的爭議充耳不聞。他不是沒聽到。相反聽得還很清楚。楊廣不發話,他沒有資格表態。

楊廣聽了眾人的議論,都不滿意。巡視一圈帳內所有人。包括李棟,才緩緩表述,不容置疑的語氣說:“孤意已決。對平壤必需戰,只有戰才可保證談判的籌碼;也只有接受高元的投降,夷人治夷,減少開支,才能長久穩固大隋一統江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