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攻佔長安之役,孤以為獲勝的希望將會過半。”李棟對秦瓊說道:“你們就聽孤一次,帶兵出發吧,一切後果都由孤來扛!”
李密覺得自己該勸一勸了,不然對不起李棟對他的聖恩,他道:“隋煬帝楊廣為何會敗?敗就敗在不聽勸告,窮兵黷武,對形勢估計錯誤,民不聊生才天下大亂。前人屍骨未寒,再興兵戈,恐怕會步其後塵!”
李密把李棟和楊廣相提並論,李棟氣一腦門子的火,喝道:“夠了!孤能和楊廣相提並論麼?不相關的事休要再提,你們只管提兵去戰就是。”
李棟一發火,秦瓊和李密都不敢直諫了,唯唯諾諾的答應下來。
他們走了以後,李棟的火還沒有銷,來來回回在殿內走來走去。作為一名卓越的指揮官,李棟何嘗不知道,現在攻打長安為時過早,再遲可什麼都晚了。李棟恨不得將三個月的時間縮短成三天甚至三個時辰。
過了很久,李棟慢慢冷靜下來,仔細想一想。秦瓊、李靖、李密、單雄信、羅士信、程咬金這幾人,任何一個人都是史書上赫赫有名的,拎出去任何一個人。都足以擔當統帥重任。
可是他們加起來,也不一定抵得上李世民的雄才大略。沒有自己穿這個越身份統籌指揮全域性,再沒有人全面熟悉掌握李世民的戰術和慣用伎倆,恐怕他們都會吃大虧。也罷!實在不行,自己再提兵去戰。至少他們攻城伐地還綽綽有餘。
這一夜,李棟幾乎沒有休息,徹夜回想研究。李世民的經典戰役。淺水原之戰,洛陽之戰,虎牢關之戰。以及平定宋金剛之戰,都是李世民指揮取勝的。這些戰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先期善於猛衝猛打,後期出其不意來一手狠的。幾乎所有人都把精兵用在先頭部隊上時,李世民還有充裕的精力再次奇兵突起。
這和在興洛倉時他戰敗李密的招式非常類似。如果他只固定這一招。倒也容易摸清規律,怕就怕在他們的騎兵神出鬼沒。明天天一亮,必需把李世民作戰的特點,和秦瓊和李密再叮囑交待一下。
第二天,李棟還沒有叫秦瓊和李密到乾陽殿議事,張須陀倒急匆匆趕來了。李棟問他何事。張須陀也不隱瞞,直問李棟,是不是派兵攻打長安。李棟以為派了秦瓊和李密。沒有張須陀的份,他要請命出戰。便極力安慰他。那麼多能打的戰將都率兵出戰了,洛陽空虛,需要他守城,所以沒有派他出徵。
張須陀長嘆一聲,說李棟安排得倉猝,這還不是致命的,致命的在於這些人都太年輕。從來沒有向西攻打過,對關內的情況不瞭解,兩眼一摸黑,猶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危險,太危險了。
李棟呵呵一笑,告訴張須陀,李靖可是從關內出來的小將,此人不可小覷。自己所以把他安排成副帥,就是給秦瓊作一個副手。張須陀仍然不甘心,說李淵能在眾多起義的義軍中脫穎而出,絕非一個酒囊飯袋,而是具有超人一等的膽識和謀略。憑他們這些小年輕,恐怕會掉進李淵的圈套裡。
李棟聽了以後知道,說來說去,張須陀還是不放心這幫小將,他自己想請命出征。李棟便勸他說:“孤已經派了他們,現在他們估計都正在調兵遣將,這個時候再派你代替他們,出爾反爾,孤做不到啊!”
張須陀不愧是沙場老將,一揮手笑道:“這點事還難不倒我。就讓他們先出徵,隨後我以押運糧草為名義,多帶一些兵伍在後面為他們觀敵瞭陣。他們勝了固然可喜,他們敗了,有我在也不至於一敗塗地。”
李棟想了想,道:“秦瓊已經帶走五十萬人馬,還有五十萬左右。你準備帶走多少?畢竟還要留一部分保護洛陽的安全。如果李世民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偷偷派一支騎兵,從北方繞過來,奔襲洛陽,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嗯!昨晚我也考慮到了這層,所以我不多帶,只帶十萬人馬。”張須陀見李棟同意了,心裡一時歡喜。為保護洛陽,他自然不敢把更多的兵帶走,只帶走一小部分。
這時,秦瓊和李靖來見李棟,稟告說兵馬已經準備好了,只差聖上檢閱了。李棟衝他們揮揮手,把他們叫到身前,說道:“由你們由兵,孤就徹底放心了,我就不檢閱了。不過臨行前,我還要交待你們幾句,與李世民交手的時候,一定要掐頭去尾,提防他在剛開戰和快要結束時進行突襲。”
李靖施了一禮,道:“昨天我仔細考慮了一下,單雄信、程咬金、羅士信、以及李密,都是攻戰形的戰將。這翟讓嘛,所我瞭解,守城還不錯,派他去攻城倒是有些不大合適。是否另派他人,用黃君漢代替他?”
張須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