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就是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等雜事。他都對答如流,不像一般人,見皇帝腿都是抖的。皇帝權力再大,沒有正當理由也不能隨便殺人不是?他不怕皇帝,說明兩點過硬,第一高度自信,第二則是相信皇帝。無事無非皇帝叫自己,一定有任務安排。朝內虎將滿把抓,聖上不派他們去,定是相信自己更能出色完成。
憑著這兩點,黃君漢就表現得十分平靜。真要犯了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海之濱,莫非王臣,想逃也無處藏身。
黃君漢到南詔,李棟只要他傳一句話,只有四個字:大禹治水。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李棟以至於都懶得寫詔書了,只讓他傳個口諭。想那李世民聰明過人,應該能夠領悟這四個字中的深刻含義。
魏徵和李棟在朝堂議事時,黃君漢並不在場,魏徵關於統一南詔的建議他並不知道,也不知道李世民在南詔的戰況如何,冷不丁冒出來這四個字,他懵了。鬧不明白,千里迢迢趕到南詔,傳四個字到底有何深意。
李棟既然發了口諭,那就是聖旨。只能遵照執行。南詔戰事打了數月,取得一些小成績,更大的勝利還得再加把勁。在這關鍵時刻,傳這樣四個字,一定極為重要。黃君漢收拾行囊,提上長槊,便奔出洛陽南門。
一路曉行夜宿,專走通天大道,偏僻路段全部摒棄不走。黃君漢倒不怕剪徑大盜攔路搶劫。他出身瓦崗寨,天下大盜的總盟主,還怕那些小蟊賊?萬一在路上遇到他們。收拾他們耽誤時間,耽誤平定南詔的大業損失就大了。換句話講,幾個小蟊賊他還不放在眼裡。
趕往南詔的路上,黃君漢一直在琢磨。大禹治水和平定南詔之間有何牽連。從外到內,再從內到外,裡裡外外想了無數遍,也沒能想出個結果。
趕到南詔,已是十天以後,這時黃君漢隱約覺得,大禹治水和平定南詔之間,似乎還缺一個條件。這個條件想明白。便推斷出聖上李棟,要自己傳這四個字的真正目的。
深入到南詔領土後。黃君漢打聽到李世民的戰績,以及行軍路線,包括南詔國的南狀,都有深入的瞭解。結合“大禹治水”這四個字,黃君漢又想了一整天,才恍然所悟,原來如此!他一時興奮得手舞足蹈,像個孩子似的,哪是叱吒風雲的威武大將軍應該有的行為!黃君漢便有心試試李世民水有多深,是否能理解得了這四個字中的含義。
七拐八彎找到李世民時,他正站在一處高坡向北打量,翹首以盼洛陽的訊息。盼望李棟派人送糧食,五萬兵馬陷入泥潭,進不了,退不了,每天坐等也吃東西不是?李世民非常焦慮。這場戰役關係著他一家人的性命,他輸不起。
這時黃君漢到了李世民的大營,斥候一聽洛陽來了人,立即飛奔到高坡下,高聲喊喝:“稟告丞相!稟報大將軍!洛陽——來訊息了!”
李世民聽到後,心裡一激動,快速下了山坡,深一腳淺一腳,差點摔倒。平時冷靜睿智的他,也犯了一個低階的錯誤。那斥候想笑不敢笑,趕忙迎上去,想扶他一把。被李世民一甩手擺脫掉:“別作沒用的,快些備馬!”
李世民騎上馬匹,身後騰起一股煙塵煙霧,絕塵而去。眨眼間趕到大營,吩咐執衣給黃君漢擺酒壓驚。黃君漢一肚子的心事,哪裡喝得下去酒?
李世民這時反倒平靜下來,勸道:“黃軍門有所不知,這南詔人用五種糧食釀的酒,口味甘醇,餘味悠長,是飲品中的極品。到南詔若不飲一杯南詔酒,實乃人生之一大遺憾!”
黃君漢聰明過人,一下子明白,李世民的定力比自己高一籌。他是帶兵主帥,他不著急,自己一個傳遞訊息的差辦,何苦替他擔心?又加上李世民對南詔酒一再誇口,黃君漢也動了心思,端起一杯仔細品咂南詔酒的滋味。果然如他所說,醇厚綿密,入口柔和,與那些粗製濫造入口辣心的劣酒不可同日而語。
李世民也看得出,黃君漢非是等閒之輩,一試之下,見他果然鎮靜下來,心裡十分佩服。心說聖上李棟派出來的人,沒有一個是次品。他隻身一人趕到南詔,最缺的糧食看來沒有希望了,但不知黃軍門帶來什麼訊息。
二人推杯換盞,一壺酒很快見底,李世民意猶未盡,還要讓執衣再搬一罈。黃君漢立即制止了,衝李世民一抱拳說道:“不瞞丞相,卑職此次趕來南詔,帶有聖上口諭,我萬一喝醉了,耽誤了大事,我們倆人的腦袋都得搬家。這南詔的美酒,恐怕日後再也沒有機會品嚐嘍!”
李世民微微有些得意,黃君漢雖夠冷靜,在自己逼迫下,他還是最先敗下陣來。他若再想飲一罈酒,我也不敢讓他多喝,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