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草除根,一個不留,到了百葉河一戰之後,其所部人馬僅僅只剩下千餘騎而已,跟光桿司令也無甚區別了,此番拔灼之所以跟阿史那瑟羅所部勾搭上了,此人就是其中的關鍵,穿針引線之類的事情可是沒少幹,率軍中部分將領建議阿史那瑟羅背叛李貞的也正是此人,其建議阿史那瑟羅與拔灼聯手,趁唐軍不備,先發制人,而後席捲唐軍所擒拿住了七萬戰俘自立為汗,並稱拔灼一方可以砍下俟斯薩度設的頭,以確保阿史那瑟羅在北疆的大汗之位。
阿史那瑟羅不是沒對齊格勒臺的建議動心過,然則到了末了還是不敢下這個決斷,只是同意等拔灼大軍一到,其立刻率部脫離唐軍,解救出老營之後,便不再參與此戰,條件是拔灼能同意其與俟斯薩度設分治西突厥。拔灼一方不知出於甚考慮,同意了阿史那瑟羅的提議,雙方約定等薛延陀大軍一到清水河,阿史那瑟羅即刻率部撤出戰場,正是因著這份秘密協定的存在,才有了拔灼揮軍進兵之舉動。
阿史那瑟羅一聽李貞將齊格勒臺的名字都點了出來,自是清楚李貞已然掌握了全部情況,心中大駭不已,原本已經止住的汗水立馬又狂湧了出來,卻連擦都不敢去擦一下,只是緊趕著說道:“殿下放心,末將這就去砍了齊格勒臺的狗頭,只是,只是,我五大俟斤各部族之長者……”阿史那瑟羅話說到這兒便說不下去了,然則眼中卻流露出哀求之意。
那幫子各族頭人們在李貞看來全都是些廢物,殺了倒也省事,只不過此時卻不是時機,先前為了穩住各族部眾,以及州縣規劃等工作尚未走上正軌之故,李貞並沒有將那幫子頭人們送往京師,而是全都控制在了老營裡頭,卻沒想到這幫傢伙幹正事不成,玩陰的卻個個都是好手,竟然揹著唐軍守衛,整出了偌大的勾當來,還真是令李貞大開了回眼界,本想著藉此次陰謀暴露之際全都除掉,可顧慮到戰事將起,一旦後方不穩,怕是容易起亂子,也就沒打算拿這幫傢伙作法,此時既然阿史那瑟羅提了出來,李貞倒是樂意做個順水人情的,輕描淡寫地道:“這樣罷,各部族之頭人們身處戰場總會有危險,本王實不忍長者們受這等苦痛的,就先都到高昌城避避好了,等戰事稍緩,再進京也不遲。”
“多謝殿下,末將這就回營清理一、二,請殿下派軍監督,末將這就將齊格勒臺之狗頭砍下。”阿史那瑟羅聽李貞如此說法,暗自鬆了口氣,忙不迭地要拿齊格勒臺的頭來表忠心了。
“派軍就不必了,瑟羅將軍自己看著辦即可,天色不早了,本王也不多留將軍,爾去罷。”李貞不置可否地點了下頭,淡淡地說了一句。
“末將告退。”見李貞已下了逐客令,阿史那瑟羅哪敢再多留,忙應答了一聲,行了個禮,退出了中軍大帳,自去料理軍中事宜不提。
望著阿史那瑟羅匆匆離去的背影,李貞有些子心煩地起了身,伸了個懶腰,走到大帳一角的大幅沙盤前蹲了下來,望著清水河一線,陷入了沉思之中……
免費小說網( )
第三百三十六章京師起微瀾(上)
俗話說得好: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話半點都不假,就在西域戰火熊熊燃起的時節,京師裡的亂局也開始初露崢嶸了,一場群臣們針對太子李治攬權的反抗徐徐地拉開了帷幕——初唐歲月的大臣們大多是從隋末亂世裡殺將出來的豪傑,見慣了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喧囂,又經歷了玄武門的洗禮,從根子上就不怎麼畏懼皇權,再加上李世民執政以來,一向以寬和的姿態對待臣下,是故,初唐的大臣們大多很有個性,往日裡,因為李世民本身的賢明以及御下手腕高超之故,朝臣們基本上都是服服帖帖地,就算是進諫,也不會太過犯顏,當然了,魏徵除外,然則,朝臣們畏懼的是更多是李世民本人,而不是那把龍椅,若是有人侵犯到了群臣們的根本利益,那結果只能是招來群臣們的兇狠反擊,哪怕那人是坐在龍椅上也一樣沒有區別,更何況李治僅僅只是太子,就算手握監國大權,也依舊只是太子而已,他那等肆意罷免朝臣、排斥異己、安插親信的舉動終於招來了群臣們的強力阻擊。
貞觀十八年四月初九,監國太子李治提名東宮書令姚啟泰出任吏部郎中、提名崇文館學士崔秉承出任戶部郎中皆被侍中劉洎聯合吏部右侍郎崔仁師以資望不足為由否決;新建承萬寺、修繕法門寺以為親征之李世民祈福的提議被禮部侍郎葉凌以勞民傷財為由打了回票,侍中劉洎、黃門侍郎諸遂良也贊同葉凌之意見,中書令蕭瑀同樣不支援大修寺廟的提議;下令對刑部郎中李毅瀆職調查一事被大理寺會同刑部直截了當地以證據不足為由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