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3 / 4)

小說:龍爭大唐 作者:夢幻天書

際,李世民才派人送來密旨,那上頭就只有一句話——便宜行事。

便宜行事?這話說起來倒是輕巧,可內裡的意味卻深遠得很,那意思可就不好說了,簡而言之就是——你小子看著辦罷,辦得好了有糖吃,辦得不好,板子侍候,這裡頭既有信任的意味在,卻也不乏考核的含義,不過嘛,李貞卻是無所謂,反正該咋辦就咋辦好了,老爺子您要打要賞都由著您了。

此次來賀的藩國使節極多,除了吐蕃、薛延陀這兩大強國之外,西突厥正鬧內亂的阿史那瑟羅與西突厥可汗乙毗咄陸也都專程派人前來拜會,前者是擔心李貞襲其後路,後者是指望著李貞能出兵相助,各自所派的都是身居高位之人,所送的禮物也都是重禮,至於西域諸小國,諸如龜茲、疏勒國(都迦師城,在今喀什市)于闐國(都西山城,在今和田縣治西)以及康國、安國、曹同、火尋國(又稱花刺子模國,就是《射鵰英雄傳》裡那個被元所滅的國家,地理位置大體在今阿富汗地區)、史國、吐谷渾等大大小小十數個國家,這令安西之民眾驕傲之餘,也給李貞帶來了個頭疼的問題——諸國之間彼此有的親善,有的是世仇,有的強,有的弱,這排座次問題就足夠傷腦筋的了,更別說李貞還指望著透過此次大會諸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按李貞的戰略思路,首先要擺平的就是龜茲、疏勒、于闐這三小國,而後趁西突厥處於內亂之際,出兵橫掃天山以北,統一天山南北,而後在挾百戰之軍,橫掃蒙古大草原,一舉蕩平薛延陀汗國,最後再掉過頭來解決最麻煩的吐蕃國,要想實現這個戰略,主要的問題就出在薛延陀與吐蕃這兩強之上,若是不能與這兩強達成暫時性的和平,那麼要想實現上述戰略構思,勢必困難重重。

吐蕃,大唐周邊最強悍的敵手之一,其贊普(國君)松贊干布是個雄才大略之人,其胸懷、才幹絲毫不遜於一代大帝李世民——松贊干布雖說是吐蕃第三十三任贊普,可真兒個做到統一吐蕃各部的卻不是旁人,正是這位松贊干布,且此人在完成西藏的統一之後,開始致力於政權建設,建立了完備的、以贊普為中心、高度集權的政治和軍事機構,以此同時,還制定法律、稅制,任用賢明的大臣,採取許多措施鼓勵百姓學習和運用先進生產技術,發展農牧業生產,使吐蕃的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現中興之勢,除此之外,為改變吐蕃人沒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結繩記事的落後面貌,他派出以大臣吞米?桑布扎為首的16名貴族到印度求學,終於創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正是松贊干布奠定了吐蕃強國的地位。

松贊干布是個極為識實務之人,其並非不想攻略大唐,實際上,早在貞觀四年,唐軍剿滅吐谷渾之役時,吐蕃就曾出兵與唐軍小打了一場,結果雖是敗了,卻也令唐軍損失不小——吐蕃雖是個處於奴隸制的遊牧民族國家,然則其軍隊卻是以重甲步兵為主、騎兵為輔的步騎混成軍,這一點上與唐軍極為類似,加之吐蕃士兵由於常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區之故,身體素質普遍強於中原地區之兵,只是在指揮作戰的藝術上遠遠不及唐軍高明,是故,雙方軍隊一場較量下來,最終還是以吐蕃失敗而告終,這場戰鬥的規模不大,可意義卻極為深遠——松贊干布從中看到了自己一方與唐軍之間的差距,不再急於衝出高原,尋求攻擊大唐,而是轉向修內政,同時竭力交好大唐的政策,然而,卻始終不曾放鬆對青海地區之吐谷渾的侵蝕和壓迫,試圖將吐谷渾先行納入吐蕃的版圖,而大唐方面,李世民也敏銳地察覺到了吐蕃的軍事勢力不可小視,是故,也不反對與吐蕃和親通好,但卻不斷地扶持吐谷渾,以遏制吐蕃之崛起,為此,甚至不惜將宗室女弘化公主下嫁給吐谷渾可汗諾曷缽,至貞觀十四年起,大唐與吐蕃始終處於對峙的相對和平之中,一方面商貿往來不少,另一方面雙方又在吐谷渾問題上明爭暗鬥,鬧得不可開交,好在雙方的最高領導人都保持著有限度的剋制,這才沒大打起來,不過嘛,相比於大唐朝廷不甚重視塞外的“不毛之地”,眼中僅盯著關中不同,松贊干布始終就沒忘記打進大唐的美夢,這一條從其日常對子孫後代的教育上就可以窺見一斑——據李貞透過“旭日”所掌控的商隊及釘子所反饋回來的資訊可以知曉,松贊干布每每對子孫言及大唐的繁華,又時常提出欲進中原,先取安西,欲取安西,得先取吐谷渾,其攻略大唐之雄心始終未曾消減,當然,在李貞來自的那個時空裡,終松贊干布一生都沒能得到吞併吐谷渾的機會,可繼其位為贊普的其孫芒松芒贊就開始與大唐展開了激烈的廝殺,經歷了幾代人的鏖戰之後,雖沒能實現衝進中原的壯舉,可卻先後佔據了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