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休息,再定行止,卻不料,剛到末時,沒等成大武下令繼續趕路,就見橫山城方向的地平線上湧起了一股沖天的煙塵,整支逃亡中的軍隊立馬就亂了起來。
成大武顯然沒想到唐軍竟然來得如此之快書屋,一時間呆愣住了,渾然忘了要約束手下亂軍,正自慌亂間,卻見蓋牟城守楊乾吾縱馬衝到近前,高聲嚷道:“成將軍,不好了,是唐軍騎兵追來了,***,高可業那狗賊一準是降了,將軍快走,某率部在此為將軍斷後。”
“好,有勞楊將軍了,本將再多撥予爾三千步卒,務必擋住追兵,快,來人,吹號,全軍隨本將趕回安市城。”成大武一聽楊乾吾自請斷後,心中大喜過望,吩咐手下調撥了三千步卒付予楊乾吾,自己率領著八千餘部眾匆匆向這安市城方向逃竄了去。
楊乾吾算是高句麗軍中難得的一員勇悍之將,剛從平壤調來不久,前些時候被派到蓋牟出任城守之職,只因著蓋牟城小而破,再加上沒想到唐軍來得奇快無比,措不及防之下,僅僅三日便丟了蓋牟城,然則,靠著其勇悍,竟能率著大部守軍突圍而出,心裡頭並不怎麼懼怕唐軍之威,此時見唐軍追兵趕來,料想來的不過是些許騎兵罷了,自忖能有與唐軍一戰之力,這才自請斷後,待得成大武去後,楊乾吾立馬整頓亂軍,在大道上排開了陣型,弓箭手、刀斧手在前,騎兵在後,打算給追擊而來的唐軍前鋒一個厲害瞧瞧。
“報,程將軍、燕將軍,前方有賊軍步書屋兵四千,騎兵一千擋於道中。”程名振與燕十八正並駕齊驅地率部前衝,一騎探馬從遠處奔來,高聲稟明瞭敵情。
程名振雖是老將,官銜也比燕十八稍高了一點,然卻知曉燕十八乃是李貞的心腹愛將,並不敢自居燕十八之上,此時聽得探馬通報,忙勒住了戰馬,看向了燕十八,用試探的口氣道:“燕將軍,當道斷後之敵必猛將也,須小心應付方好。”
燕十八跟隨李貞日久,氣性自是高得很,並不在意程名振的謹慎,笑著一揚馬鞭道:“賊軍既要送死,某便成全他好了,程老將軍且為某壓陣,看某如何破敵。”
“也好,燕將軍請多加小心。”程名振自是不會跟燕十八爭功,此時見燕十八搶著要出戰,也沒再多說些什麼,客氣地應了一聲,縱馬奔回本部,一聲令下,縱馬而來的唐軍騎兵分成了兩部,由燕十八率前軍向前逼近敵陣,而程名振則率部押後,以為救援,須臾,敵對雙方各自列於道中,一場硬碰硬的野戰即將打響……
採集( )
第五百二十章 會師安市城(下)
燕十八是個很傲氣的人物,當然,他也有著可以自傲的資本,三十不到的大將軍,滿大唐獨一份兒,雖說其中有著靠李貞提攜的成分在,然則他本人身經百戰卻也是不爭之事實,至少到目前為止,燕十八還從來沒嘗過敗戰是啥滋味,更遑論其一身的武藝在名將濟濟的大唐軍中亦屬楚翹之輩,自是不怎麼將對面那些甲冑都不全的高句麗軍放在心上,只不過燕十八也沒狂妄到不顧自身長途奔襲的疲憊立馬發動猛攻的地步,恰恰相反,雙方剛對上面,燕十八便下了道頗有意思的命令——全軍下馬。
燕十八手下這支唐軍鐵騎並非京師南衙軍,而是幽州騎兵,此軍常年駐守邊關,在薛延陀不曾覆滅之際,這支鐵騎可是沒少與薛延陀騎兵發生摩擦,不但參與過前兩次的徵高句麗之戰,更曾是平滅薛延陀汗國的主力軍之一,其戰鬥力比之京師南衙軍來還要強上一籌,便是與安西鐵騎相比,也不見得差到哪去,此時一聽燕十八下了令,全軍上下竟無一人發出疑問,整整齊齊地翻身下馬,各自牽馬而立,默默無言地注視著前方三百餘步外的高句麗軍陣,一股子肅殺之氣在戰場上空激盪徘徊不已。
眼瞅著唐軍不但沒有發動突襲,反倒全都下了馬,當道列陣的高句麗軍中立時起了些騷動,絕大多數官兵都不明白唐軍此舉的用意何在,一時間議論之聲油然而起,原本整齊的陣列自是出現了些微瀾,一眾高句麗官兵的眼光都不約而同地瞄向了在陣列後方壓陣的自家主將楊乾吾。
旁人不清楚唐軍的用意何在,可楊乾吾卻是有些個看明白了——唐軍一路奔襲而來,馬力早疲,不耐久戰,一鼓作氣發動衝擊固然爽快,可一旦要是無法就此擊破高句麗軍陣,則勢必因戰馬無力而陷入困境,若是就此歇馬,而後再戰,則要穩妥得多——左右高句麗軍大部分是步兵,機動性上遠不及唐軍騎兵來得靈動,守可以,出擊卻難,唐軍既不怕高句麗趁機發動攻擊,也不怕高句麗軍趁機逃走。
看明白歸看明白,楊乾吾卻拿唐軍一點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