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錯摸摸鼻子,誰身上沒有飾物。
阿奴很仔細的檢查了一番,什麼也沒有,荷包裡有個小紅錦袋,是個平安符,裡面有張硃砂畫的符紙;香囊裡只有一塊香料,味道很衝,有股子腥味,不知道是什麼;腰帶裡,阿奴一點一點捻過去,沒有;髮簪,是根獸頭羊脂白玉簪,通體透白,沒有機關什麼的;鞋子阿奴嫌臭,扔給十二,十二仔細檢查了一下鞋子,忽然想起來:“這鞋子是三爺買給世子爺的。”
“那原來那雙呢?”
“破了,扔了吧?”十二有些不確定。
沈青娘插入一句:“扔了。”
阿奴洩氣,拿起金鎖敲了敲,雖是空心的,卻是整塊鑄的,沒看見縫,她拿出刀子,準備撬開看看,劉仲裹著阿依族的毯子衝進來:“那是我從小不離身的東西。”
阿奴挑眉;:“你母妃給的?”
劉仲點頭,阿奴又敲了敲,沒聽見裡面有什麼,戀戀不捨的將金鎖還給劉仲。劉仲鬆了口氣,以阿奴拜金的程度,他還真怕阿奴不還他,或者用牙齒咬咬什麼的。
沈青娘好笑地說:“三哥檢查過了一遍。”
阿奴更是鬱悶,沈謙做事精細,他沒有找到,自己也很難再發現什麼了。
想起剛才說起那萬兩賞金的時候,劉仲一臉漠然,阿奴指指草寮子,問道:“他們說賞金的時候,你都不怕嗎?”
劉仲一副慷慨狀:“少了點。”
沈青娘兩眼一紅,低頭不語。
他們跟著背夫們繼續上路,背夫們都知道了阿依族人的身份,看著他們的眼神敬畏交加。那狗娃子沒有了茶包和柺子,從那名年長背夫那裡拿來三個個茶包,幫他揹著。他一路上緊緊跟著劉仲,也不說話。阿奴見他沒有惡意,也不管他。
此後一路大都是上坡,很是吃力。路旁伴隨著他們的已經是折多河,翻滾的白浪急促的向下狂奔。路變成了一根細帶子,還是很狹窄,但是比大崗山寬很多,路邊的小店一半建在山腰上,另外一半懸空在翻滾的河面上,下面斜斜的木樁撐著。
到了打箭爐,背夫們自去鍋莊交付茶葉。阿奴他們徑直去了上一次來過的,卓瑪嬸嬸的‘白瑪’鍋莊,那也是拉格頭人的產業。古戈一行人早到了。
第十四節 有緣千里
更新時間2010…3…6 14:36:26 字數:4371
打箭爐原名‘打折多’,興起有一百多年,與新漢太祖架設瀘定橋的時間相同。原本是個荒涼的小村莊,隨著茶馬互市的交易量越來越大,慢慢成了吐蕃內部互市區域,漢蕃貨物的中轉站,漢蕃商人云集打箭爐,鍋莊業也應運而生了。多數吐蕃部落在這裡都設有‘鍋莊’。
鍋莊是漢語,吐蕃語稱‘阿佳卡巴、谷昌、谷章和果撒’。阿佳卡巴:來自拉薩方言,本是對鍋莊主人的能力的佳譽的表述,後逐漸轉移為對鍋莊這個特殊機構的稱呼,意指“住著精明能幹,能說會道的人的地方”。谷昌:“代表”、“使者”之意,指鍋莊為各家吐蕃酋長的代表居住的地方。谷章:“貴族”、“貴人”之意,鍋莊主大都是部落裡身份僅次於酋長的臣子。
鍋莊是漢蕃貿易的中介機構,吐蕃部落和漢族商人交易都要透過鍋莊。各個吐蕃部落從自己的領地馱運土特產來打箭爐,寄住在自己或者相熟的鍋莊,其貨物甚至馱運貨物的牛馬都寄存在鍋莊裡。再由鍋莊介紹僱主,買進貨物也由鍋莊負責代辦。從鍋莊經營的業務性質來看:安排食宿,近似旅館;堆存貨物,近似倉庫;代客買賣,近似捐客。很多鍋莊自己也販運土產,對外批售貨物,這又類同運輸商和批發商。要是雙方商人的貨款一時不能付清,鍋莊主人就為雙方擔保,延期交付。這時它又成了信用保證人。
鍋莊經營業務的性質雖很複雜,但它主要的業務是代自己的吐蕃部落買賣貨物,鍋莊主們都是富的流油。
奇怪的是,鍋莊裡主持事物的大都是精明能幹,年輕貌美的女子,人們稱呼她們為‘阿加‘或者‘沙鴇’。
沈家眾人剛剛進入白瑪鍋莊,迎面走來一個高挑的吐蕃盛裝麗人,赭面泥唇丹鳳眼,額前佩著一塊鑲著紅珊瑚的銀‘梅朵’,滿頭髮辮,辮梢上綴滿珊瑚,綠松石,琥珀,貓眼之類的珠寶,隱紋對鳥花卉紋錦藏青色長袍,雕花銀泡腰帶上琳琳琅琅掛著小吊刀,腰盒,針線盒,銀鏈子,渾身珠光寶氣。沈青娘眯了眯眼,那隱紋錦正是今年長安城貴婦群中最流行。
那婦人看見阿奴,驚喜交加,衝上來抱起阿奴,狠狠親了幾口,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