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過實在對自己沒信心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訂閱,打賞,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104、止禮
收費章節(12點)
104、止禮
青玉去城裡的事還是挺順利的。沈琪林最終是雷聲大,雨點小,到底也沒來阻攔。沈四海說的一點沒錯,就搬出來走親戚的理由,他能如何?
要說連人家閨女出門都不讓,他這個族長可就管的太寬了,不說旁人,就是青芒這一走都多長時間了?不也對外宣稱是住在姑母家嗎?
青玉最近很沉默,可最終什麼都沒說。她已經能感覺得到爹孃的壓力了。一是放不下她,再來是放不下家裡,這是個兩難的選擇。
青玉願意爹孃支援自己的選擇,同時也願意反過來支援爹孃的選擇。這是她自己的人生路,是她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找到自己立足點突破口,所以不管要她付出什麼,她都願意去試試。反過來,土地是幾輩人的夢想和希望,她沒有理由因著自己的理想就要爹孃犧牲他們的。
不過青玉並沒有住到姨母家。一來姨母家並不是多麼富裕,一兒一女,住處不大,已經很是艱難了,再者,任舒嘯出面,說他家在附近有個小宅子,裡面有一箇中年僕婦,既可以看家,又可以服侍青玉,兩全其美。
石氏對任舒嘯倒是全然信任的,想來他並不是那種心懷歹意的孩子,雖說是借住,總有佔人便宜之嫌,但這個時候青玉的安危至上,任舒嘯又盛情難卻,便將青玉安頓著住下。
這小院果然不大,只有三間正房,東邊有間廂房,後面有個小院。
好在極是整潔,中年僕婦姓張,就是縣城裡的家,只有一個女兒,已經嫁了人,因著家裡沒了親人,便索性出來做工。任家給的豐厚,她也就滿足了,踏踏實實的在這幹下去。
石氏樣樣滿意,陪著青玉添置了生活用品,又在城裡耽擱了一天,便說什麼要回家。
青玉一直把她送到城門口,再三囑咐:“娘,你別跟我爹老吵架了,有什麼話輕聲慢語,商量著來,一吵就傷和氣,夫妻之間也是,有理也成沒理的了。”
石氏自是應承,道:“誰願意和他吵?我知道,我記下了。你也要好好照顧自己,有什麼事就往家送個信。”
青玉又囑咐:“要是族長再往咱家裡去,你和我爹也別硬碰硬,只不理他就完了,就是家裡的莊稼,果實,虧了就虧了,吃虧是福嘛,您跟我爹可千萬別因小失大,為這個生氣,再氣出個好歹來,多不值得。”
這才是青玉要囑咐的重點。族長沈琪林沒能攔住,身為族長的尊嚴受到了侵犯,他一定不會善罷干休。可無處下手,也不過是在莊稼和果實上佔點便宜罷了。
石氏自是明白這個道理,可勸歸勸,真要這樣,她和沈四海不可能不生氣,但為了不讓青玉擔心,只輕描淡寫的道:“錢財是身外之物,我和你爹都懂得,你就別擔心了,倒是你自己……”
想了想,終是道:“你在城裡,如果方便的話,就跟青璧通個信。你們姐倆個說話總方便些……囑咐她在外頭,自己多照顧自己。”
石氏長嘆一聲,道:“算了,我也不過是白說一通,這就是命,自己選的,是刀子是荊棘,自己看著走去吧。”
青玉送走了石氏,倒是感傷了一回。好在還有許多事要忙,一時也就顧不得傷春悲秋,拿了陳先生送來的書,想著要怎麼教學生。
明天是跟學生們頭一次見面,要說什麼好呢?
女學生們大都羞澀些,可也更乖巧懂事些,又都早熟,想必教起來也沒那麼難。
果然和青玉料想的不錯。學堂很乾淨,陽光明媚,照進來滿室亮堂。一共有八個女孩子,各個都在七八歲左右。一看見她們,青玉就忍不住微微一笑。
這讓她想起自己第一天去私塾的情景了。
每個人都穿著新衣,揹著新縫的包包,筆直的坐在那裡,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雖然安靜,可每個人的眼裡,心裡,都有一隻嘈雜、雀躍的小麻雀,恨不能一時三刻就振翅飛起來。
青玉打量著她們,這些孩子也在打量著青玉。這就是女先生嗎?果然是與眾不同的。那樣親和,又那樣美麗,聽著她動聽的聲音,優雅的動作,抑揚頓挫的領著她們讀開蒙的三字經,各個都覺得既神奇,又親切。
就像鄰家大姐姐,那麼耐心又那麼細心。好像她永遠不會生氣,不管你學沒學會,懂了沒懂,只要肯問,她便一字一句的講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