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3 / 4)

上升到了自己的又一個頂峰,然而在3、4月間為追截德國艦隊而損耗了大量有生力量之後,他們現在已經無力以無視一切的氣概對聖納澤爾進行針對柏林那樣的狂轟濫炸,數十架轟炸機從抵近到離開德軍地面火炮射程僅持續了十來分鐘,期間僅有數架被德軍炮火擊落,炸彈也相應的遠遠偏離主要目標。從雙方的消耗和損失來看,這更像是一場實彈演練而不是敵對雙方你死我活的爭鬥!

飛機動機的轟鳴漸漸消失,高射炮停止了嘶吼,炸彈的喧囂已然不再,港口周邊仍有好幾棟起火燃燒的建築,空氣中很快傳來了法式消防車特有的嗚咽聲,隱隱還有大人的喊叫與孩童的哭鬧。無辜的人們正在忍受著戰爭和戰爭失敗帶來的苦楚,軍人們承受的則是職責帶來的壓力。剛剛走出地下防禦工事,張海諾就看到一隊隊全副武裝的黨衛軍士兵開始在掩體外的平地上整隊,對於這些傳說中在戰場上驍勇善戰、在佔領區無惡不作的矛盾結合體,他本人並沒有什麼好感,如果拋開好友埃德文的職務關係,他寧願和正規的國防軍部隊協作,不過隨著德國的軍事重心轉向東方,大批原本駐紮在法國的國防軍都被調往德國本土、波蘭或者希臘前線,他們遺留下來的空缺自然要由二三線部隊填補,數量龐大、忠誠可靠但缺乏戰鬥經驗的武裝黨衛軍部隊自然成為德國最高統帥部的第一選擇。

空襲警報仍未解除,隸屬於海軍要塞部隊和國防軍高炮部隊的官兵們還都呆在各自的陣地上,不過出於隱蔽性的考慮,部署在港口的探照燈已經如數熄滅了,許多人都在側耳傾聽,唯恐還會有下一波英國轟炸機群襲來,然而他們並沒有料到,己方的防空炮火和英國轟炸機投下的照明彈早已為海上的襲擊者指明瞭最後的方向。

小說網:( )

萊茵之歌 第38章 王子復仇記(3)

英軍空襲結束已有半個小時,正當人們揣測著這喧鬧的夜晚是否會就此沉寂的時候,外港方向突然傳來隆隆的炮聲,幾陣橘紅色的閃光之後,第一顆比星星亮百倍的照明彈在高空綻放並緩緩下落,緊接著又有幾顆同樣的移動閃光點出現在夜空之中,一時間,籠罩在港灣之上的沉沉黑幕被層層剝去,白天時就停泊在港灣中的艘艘船艇也重新出現在人們眼前,那一杆一桅、一欄一塔、一槍一炮都帶著德國海軍特有的風格。

在“彩虹”的劇痛之後,經歷了二十餘年的蟄伏,承受著來自英法等國的政治壓力和本國造船業低迷的沉重,德國海軍重新崛起了,這原本處於法國腹地的港灣裡停泊的便是這支海軍的重要精銳!

“將軍,外港炮臺剛剛報告在航道以南的淺灘水域現十艘左右的英國艦艇,各炮位正在向對方激烈開火!”

副官放下電話轉身報告時,張海諾正站在地下掩體上部的觀測所裡用望遠鏡觀察著數里之外的港口,在照明彈和炮火忽明忽暗的光線下,他可以看到位於港口兩側炮臺群的黑色輪廓,以及那些由德國或者法國製造的大炮射擊時從炮口噴射出的橘黃色火焰。

在大艦重炮橫行的時代,口徑便意味著火力,在海戰中擁有較大口徑的火炮一方無疑會佔據更多的主動。但每一門火炮都有它地射擊盲點,而且盲點的範圍通常和大炮的口徑、體積、重量成正比,德軍部署在聖納澤爾港周邊炮臺裡的重炮也無法逃避這一規律。當那些英國艦艇繼續向港內行駛時,一些口徑過2oo毫米的大傢伙突然現自己“夠不著”獵物了,這時出嘶吼地無不是152毫米以下地中小口徑火炮。而那些根據地形配置於外港的炮臺這時候就像是幾艘固定在停泊點的近海炮艦。海面上隱約可見的白色水柱。最近的距離這些“炮艦”似乎只有幾百米,站在張海諾地位置上雖然無法肉眼辨認出來襲地英國艦艇,但透過這些水柱便足以判別七八!

“他們越過了我們地水雷區!”

一個驚詫的聲音從張海諾身後傳來,同樣一身深藍色海軍制服,只是在領肩章樣式上有所區別的。這便是半年前從基爾調來地朗茲。蘭斯洛特將軍。他身兼法國西部船業總監、造船業技術官員和聖納澤爾防務司令官等多項職責。從字面意思理解,他應當屬於位高權重者。在戰爭以前,法國的造船業在整個歐洲尚屬一流。然而戰爭地破壞和德國佔領區內法國民眾的消極態度都使得這些產業在4o年代初的利用率十分低,而在制海權仍掌握在英國人手裡的情況下。德國高層也無意利用法國人的造船設施為自己建造艦艇,船塢最大的作用就是修理和維護那些突入大西洋海域作戰的德國艦艇,於是,所謂的船業總監成了艦船修理工頭,技術官員研究的無外乎是各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