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2 / 4)

在法蘭西的土地上,德國盧加諾的鐮割戰術得到了近乎完美地揮。如今在浩瀚的大洋上,德國海軍彷彿也受到了靈魂附體……

**********************

“現敵艦,方位341,距離21ooo!敵艦正在逼近!”

“拉米利斯”號上,作出這一報告的測距軍官竟自內心的顯露出一種壓抑得以宣洩的快感——先只有測定了對方的距離,才有可能利用艦上的15英寸重炮對其動攻擊,才有創傷甚至擊沉對方在這之前他使盡全力也無法做到這第一點。

在這樣的局勢下,懷特並沒有什麼可以選擇地餘地。他當即下令:“做好迎擊準備!”

艦兩座重甲覆蓋下的炮塔緩慢移動起來,由於炮口原本就朝向前方,它們不怎麼費力便將朝前415寸重炮對準了海面那頭隱約浮現的煙柱,粗直地炮管提升到了自己的最大仰角。只待指揮官一聲令下。它們就能在第一時間將重磅穿甲彈打向對方。

不過,雙方距離不斷拉近並沒有立即引炮戰,雙方將領非常默契的選擇了等待,而這種一觸即的等待也是最折磨人神經地。如今在兵力對比上。英國人一艘戰列艦、一艘輔助巡洋艦加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略遜於德國艦隊的一艘戰列艦加一艘重巡洋艦,但在火力配備上則不分伯仲——拉米利斯號815寸主炮在口徑上的優勢抵消了德國人中等口徑主炮的數量優勢,而整個英國船隊連同輕武裝貨輪裝備有小口徑火炮百餘門,對比“格奈森瑙”號地52門和“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及防空炮基本持平。但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戰爭的勝負並不是單純地數字遊戲,裝備質量和戰術策略均有可能起到扭轉乾坤地決定性作用。

半杯茶地功夫。擁有一副好嗓子的測距軍官再次高喊道:

“敵艦1。336。距離18ooo;敵艦2方位337。距離敵艦仍在逼近!”

艦上地氣氛儼然隨時針的走動而愈的肅穆,甲板上已經看不到有人走動,各露天炮位上全副裝備的水兵們個個嚴陣以待,尤其在戰艦的左舷,軍官們手持望遠鏡不住的觀望遠方海面,他們臉上的沉重表情連帶使得好些普通水兵也變得異常緊張。

戰列艦上的水兵尚且如此,在那些最多隻有輕武裝而防禦力簡直可以忽略不計的貨輪上,船員們顯然已經將自己的性命擱在了完全不受自己主宰的大賭盤裡,任由命運的跳子在諸多格子之間不斷跳動,沒有人知道它最終會停留在哪一格——生,亦或是死。

“敵艦1,方位331,165oo碼;敵艦2,:33,

測距軍官繼續神色焦急的喊道,在上一場戰爭中,英德主力艦隊都將14ooo15ooo視為交火距離的上限,一旦出了這個數字,大口徑艦炮的命中率和攻擊效果便會急劇降低。作為一戰時期建造的傳統無畏艦,“拉米利斯”號時至今日依然需要遵循著這一原則,然而舊的德國艦隊早已在21年前死去,眼前這支新生的德國艦隊充滿了旺力,不論戰鬥狀態還是戰鬥意志都要遠強於垂暮老。

恰恰在這個靠近臨界點的距離上,兩艘德國戰艦開火了!煙雨朦朧的海面上,赤黃的火光伴隨著團團黑色的煙塵突然出現在兩艘德國戰艦左舷處,留給英軍官兵們準備的時間很短,僅僅十數秒之後,那可怕的炮彈便呼嘯而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瞬間衝擊著人們的耳膜。幾枚炮彈落在了拉米利斯號左舷,另一些落在了右舷外,站在指揮室裡的英*官們頓時大驚失色:德國人重新開火後第一次齊射就形成了跨射!

在這還沒有導彈的年代,艦隊炮戰除了炮彈威力之外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射擊精度,由於雙方艦艇的距離相對較遠,再加上風浪對船身穩定性的影響,艦炮瞄準的難度往往要比6上炮戰大得多。各國在主要戰艦通常裝備有6門以上的大口徑火炮,它們齊射時每炮彈的彈著點並不會重疊。而是較為均勻地分散在一定地區域,這就是所謂的散射。當散射區域能夠覆蓋目標艦船的全部或大部分時,也就意味著敵艦被籠罩在己方火力範圍內,這就形成了跨射。

追求跨射的

在於保持對目標的跨射,使自己的炮火達到最大的命雷達技術剛剛出現的時候,各國海軍大口徑艦炮的射擊精度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地高水平,但在過1o公里距離上進行齊射時,主能達到兩百米以內仍相當不易,這樣的距離上輪炮擊便形成跨射其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或許是心情過於緊張的關係,拉米利斯號上的軍官們一致認定自己遭到了德國戰列艦地跨射,但落在他們左舷和右舷的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