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觀賞的部隊。那些空降軍計程車兵都是精銳,這沒錯,可是武器呢,彈葯呢,從天而降的部隊,頂多只能帶上幾挺機槍而已,就連中國人也沒有能力把“犀牛”二型坦克弄上天去。可是,中國人弄不上重型坦克,卻專門搞出了一些超新型坦克和裝甲車出來,不但供應給空軍使用,而且,還把如華南方面軍這樣的專職在山地地區作戰的集團軍群整個兒更換了裝備,其裝備的坦克和裝甲車,就算在正規的平原作戰中,也可以把西班牙人打得找不到北,戰鬥力比起“犀牛”二型來,也差不了多少。看到這一些,別說英國人了,就連一向自稱陸軍世界第一的法國人,腿肚子就有點兒發軟。
表現上,英國跟法國簡直是蜜里加糖,好得不能再好了,簡直跟一對蜜月中的夫妻一樣。不過。福熙元帥知道。夫妻本是同林島,大難來時各自飛,更何況英法兩國頂多只能算是互相利用的情人而已。如論兩國之間的恩怨,就是細數上幾年也數不清楚,英國,並不是一個真正可信的盟友。幾百年來,英法兩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和歐洲霸權,為了爭奪殖民地,不知道打了多少的仗。百年戰爭,拿破崙努力統一歐洲之戰。這其中。都有英國的黑手在。在法國內部。至今還有很多人,對英國抱有深深地敵意,而福熙元帥就是其中地一個。只是,身在同一條船上。福熙元帥有時候也得強裝笑臉,跟英國人稱兄道弟的,其實,在他的心裡,恨不得把大英帝國整個兒踩在腳下,再狠狠地跺幾下腳。
從布萊爾首相的言語中,福熙元帥清楚地聽出來了,英國人想要打退堂鼓。他們想退出這場戰爭。只是。仗都打到這個份上了,可不是你想退就退得出來的。昨天亞歷山大調動斯特拉斯堡的英國部隊時。布萊爾一句話也沒有說,可是今天語氣就突然間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轉變,唯一的解釋就是,同盟國跟英國人有著暗中的接觸,而且,應該在今天早些時候有了一個初步的協議。要不然,英國人地態度不會發生如此大地變化。至於戴高樂總統被軟禁,那隻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英國人順帶著還可以出一口被福熙元帥有意識忽視地惡氣。英國跟法國友好這麼多年了,在巴黎,有著不少的英國代言人,估計戴高樂被軟禁的當天,英國人就知道訊息了,甚至於更早,當戴高樂自己還是渾然不覺的時候,英國人就已經看出了跡象,他們一個個可是奸滑得很啊。英國人之所以不哼聲,一來,他們想看看事態地發展對自己否有利,因為他們也知道,他們不是法國人,而且戴高樂這一段時間的表現太過於出色,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提出反對意見,說不定戴高樂被軟禁,對他們倒是一件好事;第二,他們想把這事情當成一個藉口,一旦事情有變,例如,他們與中國人達成了暗中的協議,那麼,這件事情就是兩國翻臉的最好理由了。
把電報從軍裝口袋裡面再掏了出來,仔仔細細地看了好幾遍之後,福熙元帥仍然想不出解決的辦法。英國人的口氣如此強硬,擺明了是不想與法國再好好地合作下去。不過,從電報中還可以猜得出來,他們與同盟國方面雖然達成了一定的協議,可是,其結果應該不是太好。同盟國幾個老大之中,英國與德國雖然也是恩怨極深,可是,還沒有達到要互置對方於死地的地步,他們之間地恩怨,最主要地是因為爭奪歐洲霸權或者是爭奪殖民地而引發的,兩個民族之間並沒有太大地仇恨。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保加利亞等國,與英國人的關係也差不多,雖有摩擦,卻非死敵。至於亞洲三國和南美洲十八國,更簡單了。英國人在世界各地都犯下了滔天罪行,與這二十多個國家都結下了不深不淺的仇恨,可是,還沒有到達非要致對方於死地的地步。再說了,憑這二十多個國家的實力,他們也根本沒有資格說三道四,他們只能是跟在中國人的後面搖旗吶喊,中國人是什麼態度,他們也是什麼態度。對英國人來說,達成協議最大的障礙是在中國人那裡。中國人與英國人結的仇實在是太深了。大清朝所遭受的歷次侵略中,都有英國部隊的影子。兩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英國人都是絕對主力,可以這麼說,是英國與法國用大炮鉅艦強行開啟了中國的大門,同時把中國打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一心想置大英帝國於死地,他們不會放過這次難得的機會。從電報中,福熙元帥還可以看出來,同盟國方面與英國只不過是達成了初步協議而已,並沒有最終形成方案,要不然,那個布萊爾就不會命令士兵採取不合作態度,而是直接命令士兵退向法國西部沿海,等待船隻前來接他們回英倫三島。而之所以無法達成協議,肯定是中國人在從中做梗,也就是說,法國還有機會破壞英國與同盟國之間的協議,再次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