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可是,蘇州絲綢已經馳名天下很多年了,沒辦法。
阿玖口中含著小拳頭,聽的津津有味。裴二爺和林幼輝琴瑟和諧,無話不談,她也跟著聽過些趣事,有不少是基層官吏的。
比如,華亭縣有位農婦,夫死再嫁,把兒子留在了前夫家;她再嫁之後,和後夫又生下一子。後來,農婦去世了,前夫之子、後夫之子爭著要埋葬她,告到了官府。縣官對這位農婦很鄙視,判詞是這樣的,“生前再嫁,殊無戀子之心;死後歸墳,難見前夫之面!”判她歸後夫之子埋葬。
林幼輝曾經嗤之以鼻,“到了這會兒,不提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了?儒家的道學先生都知道‘母子無斷絕’,這縣官比道學先生還狠。”
對於有功名的人家、有體面的人家來說,是一定要講孝道的。若對父母不孝,名聲壞了,官都做不成。可對於鄉野農家,孝道的約束就不好使了,他們若是連飯都吃不飽,你拿大道理來教育他、管束他,他根本不理你。
越是窮困的人家,名教對他們越是沒用,沒有約束力。“倉廩實然後知禮節”,這話沒錯。
這農婦雖然是再嫁了,可她前夫之子、後夫之子兩個親生兒子都不計較,都想埋葬親孃,你縣官瞎清高什麼?兩子爭葬,這也是他們的孝道,難道不比互相推諉強?應該判他們共同埋葬農婦才是,一則全了他們兩個的孝心,二則為其餘人做表率,有利教化。
裴二爺是贊成林幼輝的。倒不是為別的,而是貧苦農家不能好生贍養爹孃的比比皆是,沒有地方官不頭疼的。這兩個兒子都知道孝順母親,應該鼓勵,而不是諷刺打擊。
縣官的判詞真是清高,不過,估計把前夫之子、後夫之子都傷的不輕。母親被罵,哪個兒子不心寒。
阿玖聽他們談論這案子的時候,小心靈中頗覺愉悅。這是一對很有人情味、很知道靈活變通的父母,有他們在,阿玖高枕無憂啊。
躺在床上不動也能收穫無數讚美和誇獎,躺在床上不動也能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