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部分(1 / 4)

小說:辛亥大英雄 作者:花旗

最早他打算去重慶,因為那裡是現在中國航空業最發達。甚至是世界航空業技術領先的地區。不僅製造出麻雀、海東青、大鵬等享譽世界的名機,還有同樣開始為人所知的馮如、王助這些華人設計師,當人更有西科斯基等幾十位引進的外國著名航空專家。而且重慶還率先在全國建設起風洞、靜力試驗等實驗室,但當他聽說巴玉藻開辦自己的飛機廠急缺技術員後,就跑來和他一起創業。

這是個讓全國甚至全世界航空業都大跌眼鏡的選擇,但周厚坤卻樂在其中,一路小跑拉著他衝進廠房,渾然沒注意遠處一支車隊正在向這裡駛來。

由於兩人都是留美優秀學生,接受美國式工業建設的思想比較重,所以將工廠細分為很多區域。包括總裝,發動機、零配件和設計、實驗,生活等等。當然,和重慶的拳頭產品相比,他們目前主要業務是幫重慶生產零配件,也有少部分總裝代加工,甚至還有不少與航空無關的機械裝置零件生意,養活自己暫時夠了,但自己的產品卻遲遲沒拿出來。

這件事也讓兩人非常焦心,因為工業這個東西很怪。投資再多,政府再支援,裝置再好如果沒有自己的產品,沒有核心技術,都不能算一家真正地企業,遲早會被別人兼併或者倒閉。

其實按照兩人的水平,設計出類似麻雀和海東青這類水準的飛機不難,只要努努力超越也不是不可能,但他們不想走前人走過的路,所以一直以代加工賺錢的方式補貼研製經費,累計技術等待一飛沖天的到來。

兩人腳步匆匆抵達實驗區時,兩臺他們自己研製的9缸星式發動機已經被吊裝在鐵架上,工人和技術員正圍繞它們安裝各式各樣的測試儀表。他們中既有高價請來的老師傅,也有剛學成的年輕工人,更有海外歸來的留學生和國內大學畢業生,是飛天的夢想將他們吸引並走到一起。

星式發動機已經不算高技術。17年時重慶就率先製造出國內第一款9缸300馬力風冷星式發動機,到18年底已經達到350馬力並進入實驗裝機階段。從技術上說,無論是漢陽的v型水冷還是重慶的星式風冷,功率都已經達到國內同類水平甚至超出,但在耐用型、維護性和製造工藝上差距還是不少。而且後面這些都需要時間積累,取決於國家基礎工業能力、材料冶金技術,工人水平等急不出的東西。

350馬力星式風冷發動機放在國外都足以滿足目前的飛機使用了。但對兩人來說卻還是不夠,他們的目標是造出550馬力的發動機,因為他們要造的東西可不是木板和帆布!

“我修改了氣缸和活塞。用德產雙層密封環,輸油改成直管,擴大散熱片面積。加大排氣量。。。。。。。”周厚坤的絮叨中,發動機實驗開始。工人轉動手柄後,左邊的一臺先轟鳴起來。室外還能忍受,但試驗區是半密封的廠房,當發動機噴出黑煙發出尖嘯時,好幾人都不由自主捂住了耳朵。巴玉藻卻彷彿沒聽見噪音,低頭檢視著每個儀表。從轉速到排氣量,再到油耗等等都看得非常仔細,而他旁邊幾位測試員則拿出紙筆飛速記錄儀表變化,報出數字由計算員敲打算。…;

“440馬力。。。。。。。”幾個數字快速綜合出來後。計算員立刻興奮的大喊。但還沒高興多久,左側兩個汽缸就噴出火苗和黑煙,然後轉速迅速下降,片刻後發動機熄火。

熱缸熄火是最糟糕的,這意味著要是裝上飛機。現在飛機就只能滑翔飛行了。糟糕表現讓大家紛紛嘆口氣,尤其是巴玉藻更是心疼的要死,要知道這樣一臺發動機市場價格起碼4000民元。而且要想研製出一臺好發動機,從設計到定型起碼要實驗幾十次,可見燒錢是多麼厲害。正當他暗暗盤算資金還夠不夠支援到新發動機定型,一個聲音忽然從後面響了起來:“應該。。。。。。是散熱有問題吧。”

“你怎麼知道是散熱。或許。。。。。。副,副總統!”

周厚坤還準備說可能是密封環密封性不足,扭頭準備反駁一番時,就見到楊秋帶著苗洛和譚延輳У裙僭輩恢�問弊吡私�矗�對兜毓こП0不鉤�約杭訪寂�郟�且饉際恰拔頤鞘翟誒共蛔∫才懿壞舭 薄�

二戰前的航空技術說到底就是拼發動機,誰的發動機好誰就佔據更大優勢,所以楊秋格外重視發動機技術。從海軍的鍋爐、蒸汽輪機到大型柴油機,陸軍的汽油機、柴油機,還有空軍的液冷和風冷都極為關注,當初的萊茵蘭計劃中很多都和發動機有直接關係。他其實不他懂發動機,只因為前世在大眾汽車廠混過幾年,知道些發動機故障時的表現,現在這個情況和過熱熄火很相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