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現在還好嗎?”
說起國內情況,維經斯基的臉龐瞬間慘淡下來,馬林也直搖頭。代替他說道:“情況非常的糟糕。”他雖然是荷蘭人,但一直非常關注莫斯科的情況,把大概情況說了遍。
內戰雖然結束,列寧也正式宣佈成立蘇維埃聯邦加盟共和國,但莫斯科得到的卻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經濟凋零,農業荒廢,千萬人口死亡!原本大家覺得內戰結束後就能先回復農業生產,但沒想到很多地方相繼爆發了罕見的旱災,大量俄國人因為失去食物成為難民。據各地蘇維埃的統計,最高一天就有上萬人被活活餓死!但由於莫斯科缺乏資金,很多富農見到出售糧食也拿不到錢,就故意藏起不願意出售給國家,極端的寧願燒掉也不賣,導致各地都出現很多騷亂。
軍隊復原工作也已經開始,託諾茨基提出應復原至少450萬部隊,將部隊人數控制在50萬甚至以下,讓士兵們回到家園一起重建國家。而最讓大家擔憂的列寧的身體也非常糟糕,據說列寧已經初現幾次神志不清的情況,只能讓斯大林和託諾茨基聯合管理政治局工作,但兩人在很多決策上衝突頻頻,導致莫斯科政局一直不穩,多次出現暗殺和官員被襲事件。
三人都是邊緣人物,尤其是馬林,他屬於第二國際成員,算是託派,所以面對蘇聯的困境也很著急。得知大饑荒後還籌集錢款從歐洲賣糧食悄悄支援,但他那點錢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何況現在蘇聯幾乎被資本世界徹底包圍,根本無法獲得外國幫助。…;
“難道真沒辦法了嗎?”
舒米亞茨基聽說國內出現大饑荒也非常著急,拉住維經斯基的手說道:“難道一點辦法也沒有嗎?”
“歐洲現在限制糧食進入我國,東方通道又被中國切斷,所以我和馬林同志這次出來就是前往南洋購買糧食的。那裡有非常多的糧食,我們已經聯絡一些糧商他們也願意出售,但。。。。。。。”維經斯基嘆口氣:“我們找不到船運回去。”
“日本人呢?他們不是說,已經獲得英國許可進出黑海和我國進行貿易嗎?”
馬林點點頭,但又很快搖搖頭:“是的。但英國為了困死我們,在達達尼爾海峽設立了檢查站,所有進出船隻都必須檢查。日本人只能帶一些機器,卻無法攜帶糧食。”
“那怎麼辦?這些該死的帝國主義!”
舒米亞茨基更急了,維經斯基連忙拉住他,說道:“我們正在想辦法,加拉罕閣下給我們出了個主意,讓我們關注南洋地區,應該繼續馬林同志以前的道路,想辦法開啟海上東方通道,從波斯走陸路進入土耳其斯坦地區,打破國際封鎖!他還認為,可以試試看走。。。。。。。”
“中國通道!”
馬林咬著牙,吐出了幾個字。
。
。(歡迎您來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五六六章 蔡鍔的遺憾
蘇聯駐中華民國外事代表加拉罕再次面見黎元洪,希望能借用中國鐵路網向國內輸送糧食救災時,楊秋已經抵達祖國最西北角的軍事要塞基地。
安加拉河和葉尼塞河形成一個直角,將中國和蘇聯分隔開。一道天然山脈從貝爾加湖起直接插入這個直角中央,這就東薩彥嶺。它和橫在烏里雅蘇臺省國境線上的西薩彥嶺一起,組成了祖國西北角的兩河兩嶺天然防禦屏障。與地勢平坦的哈薩克、阿拉木圖相比,這裡的防禦設施建設選擇較多。
烏亞爾位於東薩彥嶺盡頭,是詹天佑夢想的環中國鐵路北線和西線的樞紐站,鐵路從這裡直角向南而下。鐵路線上,一列列移民火車為西北不間斷輸入了新鮮血脈。河北災情深入後,楊秋乾脆下令移空災區,也為繼續推行移民戍邊的工作,所以準備從河南和河北兩地分別再次移走200萬戶家庭。由於新獲得數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上面的人口又多次清理,已經騰出足以確保三千萬以上人口空間,當然這項工作不是一年兩年能完成的,需要五到十年。
火車站往西50公里就是寬闊的葉尼塞河戰略重鎮,《中蘇和平條約》中俄國割讓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雖然位於河邊,但考慮到越江後地勢平坦。所以西北防禦帶東西交匯的東薩彥嶺要塞實際修築在烏亞爾以西20公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後方30公里的東薩彥嶺山脈盡頭。
根據國防部計劃。西北總計需要建設7座基地型要塞,重新編號為遠東1至7號基地要塞,分別對應伊爾庫茨克、東薩彥嶺、卡拉庫姆、阿克蘇(巴爾喀什湖南段江布林和阿拉木圖分界線上),碎葉、安集延、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