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部分(2 / 4)

小說:辛亥大英雄 作者:花旗

我直言,戰爭進行到現在這種地步,只能讓軍隊自己來收場,我們再說什麼都晚了。”

“不不,還請廣田君振作起來。”幣原聽他似乎不願再管,連忙擺手:“外相請閣下來,就是尋求結束戰爭的辦法。”

“結束戰爭的辦法?”廣田低著頭,端詳著茶杯裡的清水。對重光葵用“辦法”這個詞取代“投降”也頗為不屑,心裡暗暗嘀咕:“早幹嘛去了?如果開普敦會議前投降,英美一定會施壓北京,但現在。。。。。。美蘇開戰跡象明顯,還主動讓出東北亞和西南太平洋。所以除非日本答應極為苛刻的條件,否則即使投降楊秋也會當做沒看見。”

“廣田閣下,帝國已經到了存亡的懸崖邊,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站出來力挽狂瀾,不能幾千萬臣民受苦了!”重光葵沒注意到他的神色,慢悠悠說出詳情。原來,上次他在御前會議提出派人去中國媾和的建議被軍部否決後,就一直耿耿於懷,所以多次出入皇宮勸說裕仁。原本裕仁還非常猶豫,但馬六甲再拜。十幾萬士兵和僑民因軍部錯誤的作戰計劃被報復性處死,裕仁也意識到如果再打下去,恐怕會死傷更大。但他又遲遲不願意放棄“只要守住本島,堅持到盟友反攻就有希望”的想法,所以想了個折中的辦法,讓重光葵派人秘密接洽楊秋。重光葵當然願意接受這個任務,但中日兩國矛盾互不信任,所以他手邊缺乏瞭解北京的人,所以思來想去就只有與楊秋打過交道的廣田弘毅最適合。

說出讓廣田作為特使秘密接洽北京的想法後。重光葵緊張的看著廣田,生怕對方拒絕,連手裡的茶杯越來越冷都沒發覺。

廣田弘毅沉默著,心裡很不想摻和這趟渾水。因為離開決策圈後。反而能讓他以旁觀者的視角把日本內外看得更加通透。他已經很清楚,楊秋對日本的仇恨到底從哪裡來,為什麼要把日本視為大敵!不是甲午,不是滿蒙更不是臺灣。是因為日本提出的“亞洲共榮”與他提出的“和平發展的亞太”存在著根本衝突。這並非民族仇恨,也不是理念衝突,而根本是國家利益的最核心對抗!一個國家要崛起是很難很難的。尤其是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所以辛亥年起,楊秋先是拉攏急於擴張的德國,然後轉手又把德國出賣充當英國人的打手,最後又借gc主義引起資本主義國家恐慌的機會主動充當英美的東方屏障,耗費國力打擊蘇聯,還主動積極的加入《華盛頓海軍條約》做出乖寶寶的模樣主動限制海軍規模。

即使在世界經濟危機英美無力遠征歐亞的時期,他也沒有激進,而是先在沙特以數億人口需要石油為藉口,試探英國的反應,然後又在南洋挑動荷蘭這個破落戶。但他還是沒動手,一直隱忍著!甚至在日本蘇聯開始擴大武裝時還不斷縮減軍費,擺出專心發展國內的假象。

直到德國重新武裝。。。。。。。

然而僅僅是隱忍還不夠,因為中國要崛起,就不能有一個臨近卻又無法掌握的強國。他可以接受歐美對亞洲其它國家施加影響,甚至可以接受在亞太地區和歐洲進行一場直接的戰爭,但卻肯定不會讓歐美在亞太擁有一個具備遏制挑戰他的盟友,這就是底線!不僅是楊秋,包括將來的中國政治家也無論如何不會接受一個倒向歐美的日本!畢竟歐美太遠,他們再厲害,也不會天真到認為能在中國家門口打贏戰爭。

除非,他們在中國門口有一個能夠給北京製造很大麻煩的盟友。

所以日本越是強大,尤其是還擁有一支佔領琉球庫頁島,能全面封鎖東北亞進出太平洋通道的世界級海軍後,就越讓北京無法容忍。所以當日本在三十年代迅猛增強海軍實力時,他卻一邊保持“弱勢海軍”一邊加強航母航空等新技術,讓日本和全世界都認為中國海軍擋不住日本。可笑的是,戰前軍部蠢貨們竟然也以為中國海軍是“剛會走路的小學生”自以為楊秋會容忍他們打敗鬼畜佔領東南亞,最後在預設“亞洲雙柱”共同對付白人實現“亞洲共榮”觀點。

所以他明白,即使現在去北京,也肯定會被百般刁難,因為楊秋需要一個完完全全投靠他的非正常化日本,而不是一個完整,很可能隨時倒向歐美的日本。因為太清楚,英美對中國在亞太的擴張已經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所以才會出現逼迫楊秋在開普敦會議上發表宣告,逼迫楊秋讓新加坡和婆羅洲獨立而不是“公投合並”。一個控制全亞洲的中國,是對白人世界秩序的**裸挑戰!所以如果不是意外深陷歐洲,丘吉爾和羅斯福是絕不會介意拉攏日本,在西南太平洋和中國全面開戰的!

但能不去嗎?

日本已經付出一百百多萬士兵的生命,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