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部分(2 / 4)

小說:辛亥大英雄 作者:花旗

比我們差多少。但他們國力差資源小。肯定想不到位徹底壓死我們,所以這回肯定是七萬噸的大傢伙。我們現在只有六艘。。。。。。。”

“打住!不是八艘嗎?”秦章書剛揪出他的錯誤,陳紹寬就理直氣壯的瞪他眼:“安海、鎮海結構受損,不算。”

。。。。。。好歹是2艘總計305毫米的戰列巡洋艦,打不了戰列艦,但打次級重巡還不是手到擒來?結果一句“不算”就抹平了。你狠!秦章書直接向陳紹寬翹起拇指,後者假裝沒看到繼續說道:“重巡洋艦的差距更大,青葉、古鷹、妙高、高雄、最上,現在又增加四艘利根,以二十比八的絕對優勢壓制我們。若非資金和技術不足沒法兼顧輕巡和航母,說不定我們在這兩項上也要落後,要是不能儘快追回差距。萬一再出現沙特和庫頁島那種事,我都不知道派那艘艦去。”

“陳厚甫,你別當我不知道!七萬噸戰列艦,是那麼好造的嗎?克虜伯滲碳鋼的技術就在重慶擺著呢。錘鍊、淬火,表面硬化。。。。。。一塊裝甲鋼從胚子到成品要數月時間!所以日本滿打滿算一年也才3萬噸裝甲鋼製造能力。還有船臺,前不久國內江南、湛江、欽州和馬尾四家擴大油輪船臺,一座十萬噸級就要五百萬,還沒算大型吊車和加工裝置。還有三萬噸的水壓機、重型自由鍛、炮管熱處理塔,比桌面還大的蔡司透鏡,運送大型結構和炮管的專用船。。。。。。沒兩年準備,連龍骨都鋪不好!”秦章書毫不相讓。

一位陸軍司令能如數家珍般將製造超級戰列艦的複雜和難題一一擺出,實在是陳紹寬沒想到的,但他怎麼會認輸,說道:“不錯,就因為準備時間長,所以這個撥款才要更早才行。我們海軍可不是你那些大頭兵,給支槍操練三月就能拉上去,從準備到建造就要四五年,下水後還要一年左右才能形成戰鬥力,能不提早嗎?”

雖然兩人聲音不大,可當著總統面互相揭老底實在是有失體統,所以秉文字來想還勸勸,但出人意料的是楊秋卻恍若未聞,自顧自的低頭細細檢視陳紹寬的計劃書。其實三軍較勁的事情他早就知道,不論哪**隊只要發展到一定程度,軍種之爭就是逃不掉的,這種競爭只要控制得好其實是有益的。而且他也知道,民國三軍之爭和日本陸海矛盾是兩回事,因為民**費分攤一直是比較公平,海空這年雖然花費大,也是陸軍壓力小心甘情願讓步,這回之所以吵起來,完全是因為幣改後釋放出了數百億天量資金,惹得這幫傢伙眼紅。

就比如陳紹寬這個計劃,海軍其實心裡跟明鏡似的,知道不可能一次獲得那麼多撥款,無非是想先搶佔茅坑,好讓自己知道他們有這樣一個計劃。他不是不想發展海軍。但卻有自己的想法和顧慮。首先就是海軍條約沒法突破,至少在1936年前已經挖不出噸位,因為安海級四艦和伊勢級這種歐戰後外購軍艦不同,按照條約規定的二十年標準,要到1937年才能替換,即使算上前期建造的時間。現在開工也太早。

此外他還必須小心蘇聯。要知道斯大林已經把自己列為頭等目標,蘇聯紅軍的規模節節攀升,按照目前的增速三年後極有可能擴大到250萬甚至300萬。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後技術優勢就會被無限縮小,所以陸軍擴大已經勢在必行。按照總參謀部的最低要求,即使不爆發戰爭,陸軍數量必須達到蘇聯的七成,這樣才能保證西北和東北的兩線需求。

人力資源和徵兵訓練速度不用擔心,但裝備製造總是要時間的,增加幾十萬陸軍就等於要增加一倍以上的軍火和物資儲備。加上已經開始進行戰略物資囤積,這筆錢其實是遠不夠同時支撐陸海的。何況這還沒算空軍的需求呢,要知道隨著飛機越來越先進,他們的開銷可一點不比海軍少。

當然,最主要的是現在還沒到不計代價爆兵的時間,資金必須更多留給國家建設。太早動手只會白白錯過追趕歐美的時間。不過海軍的確不能太晚行動,所以他想想後蓋上計劃,問道:“這上面的我都可以答應你。”

“真的?!”

陳紹寬激動地差點跳起來,怎麼也沒想到這回楊秋居然連一點折扣都沒打就點頭。尤其是戰列艦更是沒想到,要知道海軍內部都知道,楊秋格外不喜歡耗資巨大的戰列艦,反而對航母和輕巡洋艦情有獨鍾。所以差點幸福得暈倒。但沒等秦章書提出不滿呢,楊秋卻先潑起冷水,豎起手指道:“你們應該知道,無論是出於合作還是戰略需要。海軍條約的底線不能破。日本現在也不能死!我們需要它們橫在太平洋上充當盾牌,所以主力艦和航母你們先做好準備工作,行動上不妨盯住義大利,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