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付出了生命!有兩百萬人受傷!沒有人,有權利來指責我們!”
“。。。。。。”
快速尖銳的唇槍舌劍。折射出中美之間的巨大分歧和矛盾。無論是楊秋身邊記錄會晤過程的陸凱,還是赫爾旁邊的秘書,此時都沒有想到。今天這番激烈卻始終沒撕破臉的衝突,會在數年後席捲整個世界。
當楊秋和赫爾互不相讓,一句接著一句激烈對峙時,遙遠的中亞,劉明詔正加緊速度調兵遣將,準備進攻蘇軍在中亞的最後大本營,科斯塔奈。
“上校,快看。我的娘嘞,這是誰設計的飛機?怎麼這麼難看撒。”夕陽下的庫什木倫湖湖畔,辛苦數天的工程兵們還沒喘口氣,又當起了機場搬運工。已經擴充數倍的野戰機場內,營長一臉驚訝的推了推旁邊的崔玉山。“不就是飛機嗎,再大的我也看。。。。。。。”崔玉山不耐煩地抬起頭,話剛說到一半,也被3架準備降落的運輸機嚇了一跳。
空軍運輸機種類齊全,有小型的運七、雙翼的運五、中型的運六和運十,還有大型四發的運八和運九(酷似dc4和放大的波音307),但從沒有一種比眼前這3架更難看的了。因為這3架運輸機看起來就像一隻插上翅膀,還稍稍拍扁的集裝箱,連尾巴都是兩根撐杆。
這就是還沒最終定型,被試飛員稱為‘空中火車’的運11型新型中程運輸機。運11是空軍在開戰後才招標的中程戰術運輸機,當時空軍的要求是航程30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35噸,常規載重6噸/最大10噸,可在泥土跑道上起降,貨艙不用改裝就能容納一輛6*6獵犬輪式步兵戰車。在所有技術要求中,最困難的就是貨艙。因為大家都知道,目前主力的下單翼運輸機在運輸大件物品時,需要將貨物拆散。而國內最大,採用機頭開啟式艙門的運八雖然極限載重能達到15噸,但起落架和貨倉的先天不足,沒法讓裝甲車直接開進去。
面對一筆很可能超過千架的大訂單,國內航空製造公司絞盡腦汁,最後由一直在大飛機上無所建樹的北方雷神公司搶得頭籌。北方雷神公司的運11其實不是最佳選擇,卻是研製速度最快的。除使用渦槳發動機有些冒險外,其餘資料全部達標。雖然流星公司那款酷似c…130的型號更好,但戰爭不等人,所以空軍立刻撥款製造7架原型機用於測試,還簽訂了388架意向訂單。崔玉山看到的,就是交給空軍測試的3架原型機,真正裝備還要半年。調運11來,除了要進行最後的實戰測試外,也是專門來運輸210毫米牽引式榴彈炮的。
哪怕空軍和坦克再強,攻城戰沒有重炮是不行的。科斯塔奈又是蘇聯在中亞的最後據點,鐵木辛哥和盧金肯定會全力死守,加上基爾波諾斯已經重新封鎖高原通道,所以部隊急需大量重炮。運11的效率非常高,以前空運一門全重15噸的210毫米/l35型牽引榴彈炮,需要4架運10。現在只要拆除部分配件就能一次運走,效率提高顯著。
3門重炮還沒被士兵拖出來,運送配件和炮彈的機群已經出現在天邊。
劉明詔的專機也混在機群中,悄然降落在旁邊轟炸機的跑道上。
。
。(未完待續。。)
第1032章 激戰七月
7月15日,隔著湍流的託博爾河,抵達前線的陸軍參謀長劉明詔上將從潛望鏡中鳥瞰遠處的科斯塔奈城。
與中亞和西伯利亞歷史悠久的要塞城不同,科斯塔奈一直到1893年才設立城市,成為草原的交易中心。隨著附近的煤鐵鋁等資源不斷被發現,蘇聯政府在1933年確立它的州府地位。由於時間短,且位於腹地縱深,之前這裡沒有任何軍事設施,直到去年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戰役失敗後,蘇軍才開始在這裡修建永備工事。但不管怎麼修,連綿平坦的草原和農田,註定了它不具備成為要塞的潛力。
彼得巴甫洛夫斯克還在手裡,阿克糾賓斯克也已經佔領,對烏拉爾地區的鉗形態勢已經初步成型,科斯塔奈成為最後一個阻擋國防軍進入烏拉爾的障礙。能否在冬季來臨前進入歐亞分界線並佔據主動,答案全在這座城市裡。為爭奪這個地方,雙方展開了增兵大戰。就在國防軍突破圖爾蓋高原,利用運輸機以每天一個師的速度向這裡增兵的同時,蘇軍也沒閒著,雖然後方鐵路線和交通補給遭到中國轟炸機的瘋狂破壞,但鐵木辛哥為阻擋中國進入歐亞分界線,還是讓盧金的西伯利亞方面軍43萬部隊全部收縮到這裡,還從烏法、葉卡捷琳娜堡等地調來5萬援兵。同時他還讓基爾波諾斯放棄原來的方案,全力堵住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