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邊讓部隊利用城市地形死守,一邊積極部署突圍行動。戰鬥並不像想象的那麼順利,漢城的城市風貌與日本非常相似,街道狹窄城區凌亂,抱著必死之心的日本兵也充分利用最熟悉的散兵戰術,躲藏在每個視窗、每堆瓦礫、甚至每棵樹,每條下水道里,和東亞聯軍反覆爭奪。特殊的環境,也使得聯軍遭遇到極多的自殺式進攻,光是第3機步師裝甲團,在三小時內就遇上近百名抱著各式各樣炸藥包和集束手榴彈,從角落裡跳出的日本兵。導致許多裝甲車損毀,幾十名士兵犧牲。
卓凡站在議政府二樓,手舉望遠鏡認真地觀察作戰細節。鏡片裡,朝軍第9步兵師的兩輛輕型t25坦克剛靠近漢城大學,就被一陣從地面騰起的煙霧包裹。有著豐富城市戰經驗的卓凡很清楚,這是地雷和爆炸物突然爆炸後才有的景象,而且看煙霧,當量還非常大,並將一輛t25輕型坦克直接掀翻誘爆,炮塔都飛出幾米遠。跟在後面的朝鮮步兵也死傷慘重。但還沒等他們救出傷員,幾百名日本兵就從大學圍牆後面向他們開火。頃刻間,地面上就鋪滿了朝軍的屍體。危急關頭,一輛隸屬於第3機步師的工程坦克推到左邊的房屋,用磚塊和煙塵擋住日軍射擊視線後,開始掩護朝軍向後撤退。
身邊的羅炳輝也看到了這一幕,抓起桌上的涼茶咕咚咚一仰而盡:“瑪德!小日本還真能拼命!司令,乾脆讓104師和突擊炮營都上去吧,我就不信。他們有能耐擋住我們的裝甲拆遷隊!”
裝甲拆遷隊。。。。。。吳啟文在旁邊抿著嘴,想笑又不能笑。去年進攻阿爾卡雷克時,卓凡用大量工程坦克和自行突擊炮,一路推平城市建築清除射擊死角的戰術傳開後。好事者就把這種戰術稱作“裝甲拆遷”,沒多久便傳遍全軍,還在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和隨後的城市戰中大量使用。
“別急。”卓凡壓壓手,卻奇怪的沒有答應。這讓羅炳輝暗暗詫異。他知道,卓凡不是那種會被政治自縛手腳的人,為了打贏。就算把漢城抹平他都在所不惜,今個怎麼就改性子了呢?“對手不同嘛。”卓凡將望遠鏡遞給衛兵,解釋道:“我們和日軍交手也有一年了,但你見過幾次成建制包圍的例子?”
他這麼一說,還真提醒了羅炳輝。除了沒處可逃的海島,從南到北還真出現過大規模成建制包圍日軍的戰例。“日軍和蘇軍是不同的。”卓凡拿起多用途水壺,一邊喝一邊說道:“日軍對後勤的依賴極地,或者說根本就沒有現代化補給概念。這是他們的弱點,但在某種條件下,卻也是優勢。沒有後勤,就代表不需要攜帶太多輜重,這使得他們能經常打出輕裝穿插的戰術。在南下初期,很多日本老兵就是靠一天一個飯糰,帶上百來發子彈,然後在不熟悉的雨林深處輕裝穿插,把不熟悉這種戰術的英軍硬生生吃掉。由此可見,日本步兵的穿插能力很強,而且很能吃苦,戰鬥意志也很頑強。像琉球的三個月裡那樣,除非受傷,很少有主動投降的。現在的朝鮮又恰好是最適合發揮野外散兵戰術的地區,而我們手裡現在滿打滿算也就二十來個師,趙登禹帶走五個,瑞興三個,剩下除了你們幾個外,全都是俄軍和朝鮮軍。要是投入太猛,肯定會嚇壞板垣,提早部署突圍,到時候遇上拼死突圍的日軍,你覺得他們能但當阻擊重任嗎?”
羅炳輝明白過來,卓凡這是要溫水煮青蛙。別看前面打得不順,但相比日軍,損失要小很多很多,完全可以借優勢的裝甲部隊,一點點磨掉漢城的二十多萬日軍,省得他們不顧一切突圍鑽進中部山區。等到日軍發現損失過大再想突圍,別說怎麼去湊足幾萬精銳前鋒,恐怕連最能打的老兵都跑不動路了。
“但板垣就那麼聽話?”
“當然不會,不過漢城是朝鮮的心臟,他總不能捏著二十幾萬部隊一槍不發就跑路吧。所以他肯定要打一打的,至於下令突圍。。。。。。。”吳啟文插嘴後,與卓凡相視一笑:“他恐怕沒機會了。”
“沒機會?”看著神神秘秘的兩人,羅炳輝剛要追問,參謀急急忙忙奔了進來:“司令,177師報告,在東北面樹林裡,發現上萬朝鮮平民的屍體,看樣子是遭到了集體屠殺!”
“沒看錯?”卓凡聽說過琉球“玉碎令”,沒想到漢城也發生了,連忙拿起鋼盔向外走。吳啟文跟在後面,想想後拉住參謀:“去把戰地記者叫來,另外讓朝軍和俄軍的軍官也都來看看,讓他們瞭解納粹的殘暴,看清敵人的面目。”
“是。”
卓凡去檢視屠殺現場後,第一天的進攻很快結束。接連數次打退重灌部隊。還成功摧毀幾十輛坦克的訊息,讓日本上下陡然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