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出乾糧邊吃邊向遠處伏牛山走去。
這是一支標準國防軍16人偵察班,隸屬於二師4旅偵察連。民國時期國內部隊基本沒有專門的偵察部隊,往往都靠騎兵散開偵查情況,但因為楊秋本身的關係,國防軍從很早就開始組建偵察步兵,並且在國防軍目前最大的湘潭訓練基地開設了偵察兵培訓班,教材也是楊秋自己編寫,當然這只是普通偵察部隊,無論是目的和方式都不同於獵人部隊。
一個標準偵察班擁有十三支12式步槍、兩支衝鋒槍、一具擲彈筒,一挺輕機槍和48枚手榴彈,班長額外配發一把民元式手槍和一具蔡司2。5倍望遠鏡,除此之外每人都配發了一個雙肩行軍囊。
由於這裡已經越過南陽,指揮部懷疑北洋第八師和可能與最近撤退,所以派出了包括他們在內的十幾個偵察班用於掌握敵方動向,不過因為還沒能力製造出單兵電臺,加上目前無線電都比較龐大,所以採用一個地區派一個電報騎兵班的辦法,偵察部隊以電報所在地向四周散開偵查,這樣可以儘早將情報送回去。
國防軍格外重視通訊聯絡,陸陸續續已經從德美進口了超過一百臺無線電,最近美國馬可尼公司製造了一種更為小巧的電臺後,總參咬牙抽出軍費下了200臺的訂單,此外還引進了成套的電子裝置製造線,準備自己製造無線電。不過因為裝置還沒抵達,而且國內原材料無法滿足等因素,至少需要到15年才有希望自己製造無線電臺,不過一年來國防大學已經培訓了近百位電報員,通訊和電報也是僅次於炮兵的大專科。
剛走出沒多遠,嘚嘚的馬蹄聲就引來了偵察兵們的注意,飛速躲藏到草叢和樹林裡。班長是參加過小倉山的老兵,舉起望遠鏡時兩輛插著鏢局旗幟的馬車出現在了遠處。不過他沒敢太掉以輕心,自家的騎兵團能偽裝鏢局,敵人也可以,所以細細觀察起目標的動靜。
趕車的是幾位滿臉風霜的趟子手,腰裡鼓鼓一看就是插著短槍,從馬車飛馳的速度來看並不像有重物,當簾子挑開露出了女人和孩子的臉後,班長稍稍鬆了口氣。
馬車離開後偵察班才重新走上泥路,可剛踏上去副班長就發現了不同,喊了聲:“班長,快看!”
大家順著他的目光看到了幾道深深的轅印,從剛才過去的馬車看並不應該有這麼深的印痕,經驗和學校培訓讓班長迅速分辨出這應該是75毫米野戰車輪壓出的印子!
班長和大家一下子就警覺了起來,立刻掏出地圖檢視。
看地圖是偵察兵必須學會的手段,用一個指北針定位方向後,副班長說道:“不對勁,要是南陽城的敵人開溜,應該走南岸向偃師方向才對,怎麼會走這裡?前面可是伏牛山,過了伏牛山就是洛水和黃河,難不成他們要直接過黃河?”…;
班長也點點頭,這個分析很正確,如果是幾百殘兵退入山區還有情可原,但要是一支近萬人的部隊進入山區就是兒戲了,先不說進入山區大部隊運動多困難,光是吃喝就要愁死人。但幾百逃命的殘兵又不可能攜帶死沉死沉的大炮和炮彈,唯一能解釋通的是一支攜帶有重炮的部隊進入山區,並且試圖從這裡越過伏牛山然後。。。。。。潼關!
“快去。。。。。。。”班長快派人去彙報幾個字還沒說完,左側計程車兵就叫喊起來:“騎兵!”
一公里外,三十多騎兵開始加速向這裡衝來,明顯就是發現了偵察班,班長知道這肯定是被故意留下斷後的騎兵小隊。步兵在空曠地區無法和騎兵交手,所以不假思索大家就像百米外的樹林狂奔而去。
率先衝入樹林的兩位擲彈兵先行動起來,擲彈手飛速用腳踩住擲彈筒腳板,拉開擊發杆,同時裝彈手也從彈藥包裡掏出了配套研製的高爆破片榴彈。
正在和德國商談技術轉讓的擲彈筒是後世的大正十年早期型號,射程只有170米。但國防軍自用型號仿造與修改後的後世日本**式,口徑50毫米,全長413毫米,瓦狀腳板改成了簡單易造的三角型。由於迫擊炮裝備後軍隊採購的幾萬老式黑火藥發射藥包還沒用完,本著節約原則,剛剛透過進口原材料弄出的硝化纖維發射藥藥包最近才配發重點部隊,這樣一來擲彈筒反而成為了第一批使用新式發射藥的裝備,這樣就不必更改筒長,繼續維持260毫米,加上筒內刻有四道膛線,這樣就能確保在使用自產高爆破片榴彈時最大射程達到700米,實際射程500米。
每個彈藥包都攜帶有4枚榴彈,為了多帶彈藥,裝彈手和擲彈手不配手榴彈,這樣就可以每人攜帶八枚,一般為增加攜彈量班裡的其它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