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帛綸深思了一番,點頭說道:“兵兇戰危,古有明訓。一有徵伐之事,不免黎庶塗炭。林愛卿的意思,是要朕與金遼言和?”
阿真搖頭:“不是。”
本以為右宰相字面是要言和,聽聞不是,眾人側目。
周帛綸聽得不是,疑惑詢問:“那林愛卿的‘兵者不詳之器,菲君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是何意?”
“皇上,適才大學士之言亦有先知。”阿真誰也不得罪,抱折前道:“北境如此冰凍,豈是我軍生瘡?金遼必也為此而憂心苦惱,既然雙方都苦惱,何不約其商談,寒冬之季各自罷兵休養,若要再戰,待明年開春再來。”
黃源臉上有光,想了想抱折出列:“皇上明鑑,右宰相所言既解燃眉又解眼疾,此舉無失我泱泱周朝之威,更凸顯出無懼之勢,此策甚佳。”
楊鐵槍本是軍人,知曉軍人苦楚,馬上也抱拳出例:“皇上明鑑,兩國烽臺斷續燃盡數十年,我夏周與金遼兵馬皆勞,思鄉情深,趁此大寒商妥歇兵一季,皆中各自兵將心思,此舉定然可成。”
“嗯。”周帛綸也知兵將思鄉如飢似渴,有些擔心詢問:“金遼無信,若在朕的兵馬退撤之時突然反水,該當如何?”
“皇上勿濾。”阿真抱折說道:“兩國之爭皆有百萬兵馬,皇上所濾,必也是遼宗所忌,雙方互不相信,事難促成。何不分為五個階段進行。三日一階,每階裁撤二十萬,十五日撤百萬,待兩岸兵馬撤完,各自守于堅城過冬,封鎖其境待來日再行決戰。”
“臣附議……”阿真話落,一半以上皆抱拳力頂。
“好!”周帛綸怕的就是金遼背後一槍,現已決解此事,自然欣然同意,站起身下詣:“擬詣給元愛卿,令其與金遼商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上下詣,群臣皆跪,王八聲不僅震耳欲聾,連殿頂都差點被震翻了。
第240章《兩國這架掐有藝術》
北境之事敲定,周帛綸甚為滿意,抬手喚起歌公頌德諸臣,花富換了香茶,呷吮數口,擱下沙杯再說道:“大理、吐蕃,使者將來至,大家議議,朕該如何對待。”
爬起的諸臣開始又竊竊商談,阿真滑的如泥鰍般,賊目一轉戒默不語,上面那位懷疑他,昨晚好不容易糊弄了過去,現在若隨便開口,說不定又要給自已招來麻煩。
周帛綸昨晚雖信了林阿真之言,提到大理不免想到他,心裡不知為何就是隱隱覺的不對勁,可哪裡不對卻也說不上來。目光鎖於林阿真臉上,也瞧不到半點異樣,輕嗯了一聲指道:“朕忘了,林愛卿剛從金遼返回,想來並不知大理與吐蕃之事,湯愛卿對他說說前因後事。”
“是。”湯伊在興元也有見過他身邊小女娃的,兩者之間有何關聯,一時說不上來,僅且當小相爺不知情,轉身便對其講述:“右宰相有所不知,大概在三月前,大理段信突然告知舊部昔年荒事出有一女,從其母姓為憫,芳齡僅一十出五,名為語嫣。大理自李朝所佔多十五載,宗族基本盡殆,此女受段信之託,身負輔國公主之任,承於大統,半月重失故國,月則破滅李朝,大軍之下黎庶歡呼,萬臣跪伏……”
“有聽過這麼段事。”阿真自然是點頭如搗蒜,呵呵讚賞說道:“在金遼時就耳聞,返回蘇州更聽貶夫走卒爭相討論,李朝那傢伙叫……”敲了敲頭,想不起來詢問道:“叫什麼來著?
“李源。”湯伊馬上告知。
“對,就是這傢伙。”阿真翟然想起,呵呵轉身笑看四下群臣,目光仰望皇上道:“這傢伙真不是人,戰敗了竟然拿百姓出氣,殺了大理數萬百姓,這個輔國公主一氣之下,率兵從紅河一路打到拂逝,抓住李源還硬是不殺,命人護送李源一家返大理封勳,不料卻在升龍遇見寮國匪兵,搶劫混亂下把李源這斯給劈死了,真叫罪有應得。”
周帛綸聽他口口聲聲這傢伙、這斯的,龍眉高挑,抿嘴詢問:“原來林愛卿知曉此事呀。”
“百姓都引以天遣侃論,臣怎會不知?”阿真理所當然點頭,肚裡卻大讚,憫兒幹得好,不愧是我老婆,老美的招式竟然在這裡用了出來,這個啞巴虧任寮國身上長滿百張嘴都澄不清。
“嗯。”此事盡人皆知,不足以說明什麼,皇上手指湯伊道:“湯愛卿與林愛卿說說後面之事。”
“是。”湯伊抱拳應喏,轉身繼續講:“大理輔國公主善待舊宗,甚得李朝軍民歌頌,不料護衛隊卻於升龍遭匪襲擊,混亂下刺死了李源。此事發生,輔國公主勃然大怒,派遣使節進桑怒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