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寧安花了很長時間,終於把這個要命的問題想透了,他終於明白了,所謂的後世先進經驗,如果不仔細弄清楚來龍去脈,不想清楚實現的條件,就隨便照搬,以為只要是進步的,就一定是好的,一定能做到,那就太荒唐了!
另外後世大多數學者的水平,也真是讓人不齒!
規模化,大農業,說得好聽,那要犧牲多少人的利益?這些人會答應嗎?要去補償這些人的損失,你補償之後,還有利益可言嗎?
當然了,這裡是大宋,不是後世。
王寧安腳下的土地原來屬於西夏,並不是大宋的疆域,這上面住的人也不是大宋的子民……完全可以不用顧忌錯綜複雜的關係,放開手腳,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文及甫稍微計算了一下,三萬畝水澆地,一畝能產一石半的糧食,三萬畝就是四萬五千石,放在西北的市場上,能賣到三萬貫左右,而實際上,他只付出了種子,農具,牲畜,和人工花費,最重要的土地,他的花費極少。
因為按照規定,只要每年繳納500貫,連續繳納五年,這片土地就屬於他了。
“如果使用奴隸耕田,人工成本還能壓下來,只要給他們吃飯就夠了。因此一年最多隻要8000貫成本,剩下的兩萬二千貫,全都是賺的!”
文及甫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兒,“最重要的是,這些農場出產多,品質好,完全可以左右糧食價格,不管是哪裡的糧商,都沒法爭!”
文公子彷彿看到了無數金山銀山,正在向他滾滾而來!
“要更多的土地,要更多的農場!”文及甫放肆大吼,“爹,西京銀行還要增加貸款,青苗錢,越多越好啊!”
王寧安面帶笑容,既然大農業在大宋境內,無論如何,也推不動,那不如就在外面搞大農業!
只要產出足夠的糧食,能保證吃飽肚子,大宋就可以釋放更多的人口,進入城市,相應的,農村的人口壓力小了,人地矛盾緩和了,國家的基礎也就穩定了,不用擔心會出現農民起義,遍地烽火!
王寧安覺得他找到了跳出治亂迴圈的路子,整個人都昇華了……有人高興,就有人鬱悶,比如呂誨,他興沖沖找到了宋庠,希望靠著老師的一臂之力,將黑暗掀開,把王寧安的面目顯露出來。
這麼多年了,無數名臣都栽在了王寧安的手裡,唯有他呂誨,找到了王寧安的命門!
可是在馬濤家裡坐了一陣子,把青苗錢的事情,仔仔細細問了一遍,比如借款的數量,是不是真的那麼多?比如還款能力,會不會出現壞賬?這裡面有什麼貓膩?
馬濤都聽不下去了,“我的田就在城外,大人不妨去看看能不能還得上!再奉勸大人一句,不要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你!”呂誨被懟得無言可對,只能狼狽敗退。
馬濤反倒不好意思,他偷看了一眼宋庠,卻發現宋相公渾不在意,呵呵一笑,“年輕人嘛,不摔幾個跟頭,長不大的!”
第733章 圈地熱
王寧安把庶政大權讓給了文彥博,就表示偌大的土地,無數的資源,都要聽從文彥博的裁決,雖然王寧安的那一份,王系人馬該得的東西少不了。但是文彥博手上,依舊有龐大的資源可以支配,相比而言,所謂首相,除了位置高一些,地位尊貴一些,實際上還比不上現在。
文彥博,包括他的兒子文及甫,都是十足的務實派,只要有利益在,他們轉起彎,一點不費勁。
父子陪著王寧安策馬,漫漫原野,跑出幾十裡,還不見盡頭。
這是多大的地方,能幹多少事情!
文家父子,是欣喜若狂,和王寧安越發親密無間,恨不得穿一條褲子。文彥博無恥的勁頭兒又上來了。
“二郎,老夫剛剛得到訊息,說是朝廷派遣了一批提舉官,到地方上視察新法的情況。”
王寧安勒緊韁繩,讓戰馬放慢速度。
“果有此事?”
“有啊。”文彥博道:“二郎,你高估王介甫了,他的這點道行,還是壓不住各方啊!”
王寧安若有所思,點了點頭,“畢竟新法牽動各方利益,不是那麼好擺平的。不過應該和西北沒關係,不管青苗法,還是方田均稅,應該都算不到我們的頭上吧!”
文彥博微微一笑,“二郎,你還是太大意了,有人想拿此事做文章,就斷然不會輕輕放過。我聽說秦鳳路的提舉官,名叫呂誨,他可是宋庠的弟子,而且已經到了蘭州,他還去拜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