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這個法子可以,但是你們要記住,一旦王寧安被趕走了,一定要儘快放糧,不能讓江南餓死人,不然,我們有什麼臉面,再見東南的鄉親啊!”
鄭俠等人自然是不停點頭,但是心裡卻不以為然。
你把東南的人當成鄉親,可對不起,他們沒有站在世家一邊,反而跟著王寧安跑了,遍地的民兵,到處嚷嚷著要均田,你不仁我不義,不給這幫下賤的潑才,一個教訓,他們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誰給他們的飯吃!
……
“王爺,頭一批漕糧,200萬石,已經徵收完畢。”陳順之很振奮,他笑呵呵道:“今年雖然因為分田,因為漕幫作亂,影響了不少,但是得到土地之後,老百姓幹勁都上來了!”
“往年需要半個月才能完成的收割工作,今年十天就完成了,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齊上陣,晝夜不停,收穫之後,許多百姓,用肩扛,用小車推,主動跑到幾十裡外,上繳糧食……往年催要都要不上來,今年卻主動交,甚至還有超額,地方的老吏都說,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熱鬧的場面。”陳順之抓著鬍鬚,忍不住笑道:“古語說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王爺這一步棋,真是高明!”
王寧安沒有太大的波動,倒不是他多傲嬌,而是心知肚明,分田就是一個神器,效果自然不用說。
“老陳啊,說起來,這一次分田,其實是在化解城市化的問題,江南的市民接近四成,如果算上打工的人口,就有近五成,糧食供應其實是很脆弱的。在租佃的模式之下,佃農的積極性不高,而世家地主又大量囤積糧食,哄抬物價,致使市面流通的糧食不足,糧價偏高……這個問題在幾年前,我就知道,如果當時能及早控制,或許也不至於走到分田這一步。”
陳順之笑道:“王爺,當年用了韓絳,確實所託非人,可當時王爺要經略西北,也實在是抽不出時間,好在情況還能收拾。分田之後,老百姓的熱情高漲,秋糧收穫之後,很多老百姓,就推著糧食,蔬菜,還有雞鴨魚肉,到城裡販賣。現在市面上糧食充足,物價穩定,情況很不錯,如果能把分田令徹底推下去,明年之後,應該就沒有問題了。”
陳順之很是樂觀,可王寧安突然皺起了眉頭。
他稍微盤算了一下,以大宋的生產力,一個壯年漢子種田,一個人能養活三個人,按照三口之家計算,孩子算半個人,能拿出販售的糧食,其實只有半個人的份。
這樣計算下來,十個人裡,至少要有七個農民,才能養活三個城市人口,也就是說,城市化率不能超過三十……而東南的城市化率,好些地方都超過了百分之四十!
而且更要命的是,東南的農田,不都是種莊稼,還有桑樹,還有棉花!
那糧食的缺口,要怎麼補?
“老陳,你立刻去查,給我弄清楚,東南的糧食供應情況,到底如何?”
王寧安的臉色嚴峻,陳順之不敢怠慢,立刻前去,大約半天的時間之後,包括章,王安禮全都趕來了。
陳順之微微有些臉紅,虧他還是謀士,居然沒有王寧安想得周全,愣是沒看到危險所在,真是該死!
“王爺,卑職查清楚了,東南每年要從江南西路,還有荊湖路調七百到八百萬石的糧食,個別年份,還要從嶺南調糧,才能維繫!”
大宋有多少人,一直爭論不休,不過王寧安讓人按照食鹽的消費量計算過,大宋的人口,最近應該突破了一個億!當然了,其中也有王寧安的功勞。
要解決這麼多張嘴,就需要建立起穩定的糧食供應。
首先河北是大宋的工業區,需要的糧食,多數是從嶺南,交趾,占城等地運輸,每年要提供1500萬石,其中一部分充作軍糧,一部分運到兩京,補充漕糧的缺口。
另外就是從東南調1000萬石漕糧,供應兩京。
而東南的缺口,則是從長江上游補充。
近些年,也出了問題,那就是巴蜀的經濟發展起來了,蜀錦透過絲綢之路熱賣,原來的糧食產區,天府之國現在也難以出售糧食,而巴蜀的其他地區,甚至要從周圍購糧……最近一兩年,就有人把西域的糧食,販運到西北,運到巴蜀……
陳順之,根據糧食的銷售和需求,畫出了一張清晰的地圖,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王爺,何止是東南,整個大宋,糧食供應都處在一個很危險的狀態之下,尤其是北方災害嚴重,漕糧缺口,與日俱增,糧食安全不解決,整個大宋就沒有未來!”陳順之很是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