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問題,朝廷支配的財富不足,遇到了大工程,就必須靠著強力征調民夫勞力,無償替朝廷修城牆,河工,運輸糧草等等……結果就是勞民傷財,虛耗民力,這也是儒家集團一直反對大興土木,反對開戰的原因。
可收復幽州,這麼大的戰爭,動用幾十萬軍隊,上百萬民夫,按照以往的經驗,肯定要民不聊生,沸反盈天,折騰得餓殍遍地,甚至會激起民變……
令人驚訝的是大宋並沒有出現這些狀況,相反,還一派欣欣向榮,商貿繁榮,文官們看不清楚,只能說天佑大宋,陛下洪福齊天。
王寧安卻看得明白,最關鍵的只有一條,那就是他花錢了!而且還花了大錢!
光是皇家銀行就發行了3600萬貫的戰爭債券,王寧安手上能動用的資金接近一億貫。
採購糧食,按市價給錢,僱傭民夫,按市價發工資,徵調牲畜車馬,採買軍需物資……沒有一項是強迫的。
真金白銀撒下去,老百姓忙著掙錢還來不及呢,誰會給朝廷添亂。
經過這一次的經驗,王寧安越發理解了貨幣的作用。
強徵民夫,只能挨家挨戶來,規定每家出多少人丁,不管家中有沒有農活,願不願意,都必須去。
用錢招工,完全是自願,大宋人丁無數,遊手好閒的漢子遍地都是,只要價錢合適,他們樂不得掙錢養家!
說到底,錢代表著購買力,錢之所向,就是利之所向!
明白了這個道理,儒家所謂愛惜民力的說法,也就站不住腳了。
守住山海關,就守住了整個幽州,而幽州擁有廣袤的牧場,是羊毛的主產區之一,而羊毛又是大宋商人垂涎的東西。
把握住了利益走向,王寧安就能向紡織商人發行債券,利用這筆錢去平縣採購軍需物資,源源不斷,供應前方。
這麼幹的結果就是不但沒有浪費民力,反而刺激了軍工產業,帶動了經濟,惠及無數百姓!
城頭上一排一排的床子弩,投石機,無數的火油櫃,眾多的弩箭,弓箭……有一大群人生怕宋軍打敗呢!
柳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