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老賈失算,落入下風,但是他的實力不俗,算計也狠,撕破了臉皮,歐陽修未必能全身而退。
等他們兩敗俱傷,文彥博正好出來當救世主。
可誰知道,歐陽修竟然漲本事了,他主動和賈昌朝和解,原本的仇敵不但不拼了,還湊到一起出書。
有了賈昌朝的支援,歐陽修推翻三代之治的文章更有影響力了。
賈昌朝的位置也穩了,反而是他要面臨著老賈的報復,文彥博都氣死了,他本想兩面討好,結果被王寧安一頓臭罵,收起了心思,沒敢亂來。可問題是王寧安,你丫的要臉不!
你不讓老子兩面討好,你小子怎麼就放了賈昌朝?
還講不講江湖規矩了,不帶這麼坑人的!
文彥博罵翻了天,可是也沒有辦法。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你不算計別人,別人也會算計你,本事不濟,只能認倒黴,下次找回來就是了。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王寧安,咱們走著瞧。
不過文彥博還沒有絕望,因為有兩個戰場,一個是歐陽修的案子,一個是會試。拿掉了歐陽修的主考,讓誰接任,這可是一件大事。
其實最初的人選不是王安石,而是司馬光!
由於在西北的表現太好,司馬光一下子進入趙禎的眼簾,成為中壯一代的官員楷模,只要積累資歷,宣麻拜相,不在話下。
讓他當一任主考,正合適。
可文彥博有算計,司馬光是王寧安提拔的,聽說還拜了王寧安當師父,讓他當主考,六藝的學生還不都被錄取了。
但問題是選個和王寧安有仇的,那不等於撕破臉皮了嗎?
也別說,文彥博真是個天才,他想來想去,推了王安石。
王安石的各種條件不要說了,他的弟弟王安國,王安禮,還有兒子王,都在六藝待過,算是六藝的人。
可問題是王安石被尊為“通儒”,他自己也有一票人馬,和六藝處於互相競爭的態勢。
文彥博就把王安石給推了出來。
他的算盤很精明,你們有關係在先,我推王安石,王寧安就不好找我算賬。而王安石要照顧自己人,就肯定會黑了六藝學堂。
到時候你們自己掐去!
王安石雖然不聲不響,可是名聲太好了,儼然當世聖人,想幹掉他,也不是那麼容易。正好,讓二王來一個兩敗俱傷。
要不說,沒有點腦子,千萬別在官場裡面攪,這幫東西,全都是人精兒!一個個肚子裡都是算計,專門是那種讓你吃啞巴虧,有苦說不出的。
只是千算萬算,文彥博錯估了王安石的人品。
這位拗相公的眼睛裡,從來不揉沙子,也不會玩卑鄙的手段。
他十年寒窗,深知讀書的苦。
在地方多年,也深知大宋的危!
選拔人才,選拔能幹的人才!
這是王安石真正的想法,至於文彥博暗示的那些花花腸子,王安石根本沒在乎。
他擔任主考之後,格外認真,搜身比起平時嚴厲了數倍。尤其是到了評判試卷的時候,王安石更是親力親為,不放過一篇文章。
其他的副主考和同考官都嚇傻了,因為按照慣例,一份卷子,先有他們審閱,在上面畫上標記,確定等級,然後再轉交主考。
一般情況下,主考只看被挑出來的百分之十的卷子。
畢竟誰也不是超人,沒有那麼強的精力。
可王安石硬是打破了慣例。
這位的彪悍,讓所有人目瞪口呆。
他把所有卷子,通覽一遍。
首先,那些文辭不同,錯別字一堆,用典不恰當,犯了忌諱的文章全都被黜落。接著王安石一揮大筆,將所有用“太學體”的文章,全數黜落,一個不留!
其他考官都嚇傻了,“主考大人,這些文章裡面,不少文采斐然,理氣具佳,緊緊因為用了太學體,就被黜落,實在是不公平!”
王安石頭也不抬,呵呵了兩聲,“以往歷次會試,因為沒用太學體而黜落的考生還少了?你們替用了太學體的考生鳴不平,那之前那些人呢?誰替他們鳴不平?”
一句話,把其餘幾位考官都弄得啞火了!
“朝廷論才大典,選的是治國之才,而不是選西席先生,賣弄文采,言之無物之輩,本官一個不取!你們若是不服氣,可以向陛下告發,不過在這之前,給本官好好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