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忙之中的李承幹,還是熱情的接待了石磊,而且完全沒有因為幾年沒見,就變得生疏了的樣子,反而對石磊噓寒問暖起來,少不了也談起了石磊在平州的情況。
“哈哈,沒想到石頭你還有這手治理地方的本事,原來也是個文物兼修的人才,這是一直跟我們藏了一手啊。”李承乾笑眯眯的調侃了石磊一句,不過話中也確實不乏讚揚的意思。
“你這是埋汰我呢,我哪有這方面的本事啊,無非就是把帶領莊戶們的那一套弄到了地方上,先給他們示範下,讓他們知道跟我幹能變成什麼樣,到底要不要這麼幹,決定權還是丟給他們自己也就是了。
其實我主要還是做好我擅長的打仗的事情,讓治下的平民能夠安下心思來搞生產就是了,其他的主要還是範大叔他們在幫忙操持,下面的官員也都戮力同心,這才能有現在這番效果。”石磊撓了撓頭,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說道。
和李承幹之間的這份情誼,看來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太多的變化,相處起來還是那麼的自然和隨便,這就讓石磊欣慰無比了。對比下李治和李承乾的一番表現,石磊覺得自己當初決定支援李承幹,看來真的不是個壞主意。
“要說還是你厲害,陛下幾次出巡都安排你監國,都做的四平八穩的,大家都覺得你有陛下的風範,未來定然又是一代明君。”石磊這話說的絕對真心實意,也讓李承幹聽得格外高興。
石磊從來不會在他面前掩飾自己,向來直來直去的,他怎麼想的李,承幹一眼就能看個通透,也確實看出石磊這是語出真誠,更關鍵的是他們之間的情誼,還是不同一般啊,來自朋友的真摯讚賞,聽上去自然就更加令人高興些。哪怕聽慣了類似的話,石磊這番話也算不得多麼高明,但李承幹還是很樂意聽到這份認可的。
石磊最近也確實有瞭解過,李承幹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其實在平州那邊,也沒耽誤他關注太子這邊的動靜,畢竟是把自家的身家性命,可以說都寄託在了李承幹身上,他怎麼可能不上心呢,只不過不像現在回到長安後,瞭解的這麼詳細罷了。
一直身體很是健康的李承幹,並沒有放鬆過對自己的要求,不論是練武還是學文,都一直沒有停止過,而一個好身板,讓他在處理事務的時候更加精力充沛,整個人也一直處於那種自信的狀態中,不論在誰看來,這都是理所應當的太子人選。
幾次監國期間,也確實都有著不錯的表現,李世民甚至還囑咐所有的政務,都要給李承幹過目,這已經是非常明顯的進一步培養李承乾的訊號了。
另外,終於很少再聽到于志寧和孔穎達他們幾個,怎麼看都像是臥底的傢伙的聒噪了。和史上不同,這時候的他們,已經不再擔任東宮左右庶子,因為李世民也聽煩了他們那強硬的論調。
事實上李承幹一直做得挺好的,並不需要這種過分嚴厲的傢伙,老這麼揪著一點小錯不放,他需要的是建立起更多的自信。
也需要更多真正有處理政務能力的人,在旁邊指導政事方面的各種道道。而不是嚴格的按照聖人之言要求自己,把自己也變成一個書呆子。
所以就不再讓孔穎達這種老學究,在旁邊指手畫腳了,而是更進一步的安排了房玄齡,魏徵,還有如今已經飛黃騰達的馬周他們,這些高官到東宮任職。
另外還在東宮開設了一個崇文館,可以自行招募學士,培養學生,最後乾脆要求所有三品以上重臣的嫡子,全都要出仕東宮,這根本就是明目張膽的讓李承幹培養自己的勢力的意思。
但即便這樣,李承幹依然做的很有分寸,並沒有越界的意思,更是贏得了朝廷上下的一片讚譽。
而且因為長孫皇后依然活的好好的,皇帝父子之間多了這個聰明的潤滑劑,也少了很多的誤會,關係也很融洽。也正是靠著長孫皇后委婉的勸諫,李承幹才不用再聽那些老學究們喋喋不休的嘮叨了。
石磊對於李承乾的這番表現,那也是滿意無比的,無他,這可是自己支援的人啊,李承幹表現越搶眼,越有希望最後成功上位,石磊這番努力才不會白費啊,未來也才更加敞亮,更不用擔心賠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是。
更讓石磊高興的是,東宮現在可不缺合適的人選,文臣武將都不缺,既有已經證明過自己的能臣幹吏,也有未來的眾多好苗子,石磊的作用,肯定就不像剛開始那樣重要了。
除了是第一批表明了站在太子這邊的,有一定影響力的傢伙,別的好像沒什麼優勢啊,可李承幹依然表現的如此看重他,為的是什麼?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