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部的高階參謀,趕奔港口。十分鐘後軍艦靠岸,大家這才看清楚原來竟是一艘排水量只有幾百噸模樣的炮艦。
腺體搭上船體,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軍官穩步走了下來,藏藍色軍官常服由於在海上長時間的航行顯得有些皺吧,他見到為首的吳孝良後,先是一愣,然後併攏腳跟乾脆利落的敬了一個軍禮。
“海軍中校陳世英奉海軍部令,率領艦隊前來綏東,聽候長官調遣!”說著呈上了隨身攜帶的關防印信,身份可以造假,但是這軍中往來檔案的暗碼行文卻造不了假,一番印證後,最終確認無誤。
吳孝良到這一刻完全確認了對方的身份之後,不再掩飾內心的激動,從得知自己成為北洋政府的棄子之後,內心憤怒與失望交加。這一刻又得知北洋政府居然派來了援兵,心情頓時激動不已,很多細節就沒有深入的想下去。比如電報是前幾天收到的,而海軍艦隊若由渤海灣駛抵海參崴非半月以上不可,也就是說艦隊之時,北洋政府還沒來得及棄子呢。
陳世英帶來的這隻袖珍艦隊規模雖然不大,卻極大的鼓舞了綏東軍進來由於強大的心理壓力所導致低迷計程車氣。幾艘鐵甲炮艦陸續靠岸,艦隊一派風塵僕僕的模樣,船底結滿的藤壺甚至已經漫延到水線之上,看來這幾艘鐵甲炮艦必須先進入船塢進行一番必要的修整才能恢復應有的航速與戰鬥力。
事件戲劇性的變化讓所有綏東軍官兵都措手不及,於是倉促的防禦戰演變成一場規模空前的歡迎儀式,新招募的水兵,以及港口轄區的陸軍士兵們蜂擁而至,平日裡寬敞的港口變得擁擠不堪,接踵摩肩。歡呼聲如山呼海嘯,遠道而來的艦隊水兵們很快便被綏東軍的熱情所感染,跟著歡呼起來。
但是,事實的真相往往是殘酷的,吳孝良在詳細詢問了北洋政府的情形,以及他們出兵前後總統府與國務院之間態度的變化,胸中立刻又變的透心涼。
對於海參崴這支孤懸海外的中**隊,總統府的態度很明確,便是任其自生自滅,當初徐世昌在吳孝良北上的時候暗中推了一把,也並不是真的就想幫助吳孝良實現其收復失土的理想。
其真正原因,乃是吳孝良走後,段祺瑞在北京便少了一大助力。儘管段祺瑞本人都沒將這個後起之秀,但徐世昌仍舊堅持認為,如果放任吳孝良在北京繼續發展,他很可能就會成為第二個徐樹錚,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將這個定時炸彈毫無風險的送走才是上上策。
與總統府相對的,段祺瑞雖然已經退居幕後,但國務院仍舊牢牢的把持在段的手中,不過近半年來,段系人馬裡各派的裂痕已經明顯加劇,其中矛盾最為尖銳的就是徐樹錚與靳雲鵬。早些日子,由於國務總理錢能訓在國會上的突然反水,段祺瑞將其罷免而令靳雲鵬繼任。
徐樹錚則因為在年初搶了靳雲鵬的陸軍總長一職,而遭其嫉恨,如今兩人又在如何處置綏東軍危機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
第248章 密使到來
徐樹錚十分重視吳孝良以及綏東軍的安危與進展,所以他希望國務院批准對綏東物資上的支援,以及增派一個旅的兵力以解決他們在北方捉襟見肘的尷尬境地。
但是,剛剛入主國務院的靳雲鵬卻不如此認為,西伯利亞苦寒之地,人口稀少,加之又是國外,派出寶貴的兵力去搶一塊鳥不拉屎的地盤,能不能站穩腳跟暫且不說,萬一再惹出國際爭端來,那可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他認為一動不如一靜,根本沒必要lang費公帑,去奪一塊毫無價值的土地。
當然,這其中有多少公心,又有多少死心就不得而知了。日本人慾在海參崴登陸的照會,因為徐樹錚的一力反對,靳雲鵬就是暗中支援的,不過他以及北洋政府的高層們,萬萬沒有想到吳維中竟然如此剛烈,在令其配合日軍登陸的電令下發以後,仍舊對登陸日軍開戰,並且全殲日軍第二十四聯隊,俘獲河內號戰列艦一艘。
這是何等的戰績?徐樹錚得到綏東軍取得大勝的訊息後喜不自禁,暗暗高興他沒有看走眼,這個吳維中是塊好材料。但隨即又憂慮了起來,日本人難免會進行瘋狂的報復,這小子能頂得住嗎?
這一幫北洋的大佬們能頂得住日本人的壓力嗎?如果日本對中國開戰怎麼辦?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果不其然,日本外交部很快發來了措辭強硬的國書,生命日軍在海參崴遭到中**隊的武力偷襲,並且損失慘重,要求進行賠償的同時必須從重懲辦兇手。
段祺瑞在與徐樹錚和靳雲鵬這兩位左膀右臂商量如何應對此事的時候,兩個人吵的面紅耳赤。